因此,处于发展高潮的宋代盆景在进入元代后,并没有中断,但也没有大的发展,只是维持了盆景的栽培与观赏。
欧阳玄,字原功,号圭斋,元代文学家。其《接花木》诗描写了园丁嫁接花木的情景,通过该诗对元代花木盆景发展情况也可略见一斑。
元代植物类盆景名称考
1.些子景
丁鹤年(1335-1424),回族人,号友鹤山人,著有《海巢集》。因对母至孝,时人特为其作《丁孝子传》。其《丁鹤年集》中收录《些子景为平江楹上人赋》一诗,题赠平江佛僧楹氏(图5-61)。
些子景为平江楹上人赋尺树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懈波盈掬,势压峻桐石一拳。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
诗中“渤懈”为渤海的古称,‘’峻恫”为位于山东海边的岛名。锡僧云游四方,流连于名山大川之中,有时兴致大发,于尺树盆池之中缩造山林泉石。其气魄吞没渤海,盈波浪于两手;其势态压迫峻帼,缩海岛为一拳。
仿佛狭窄之地生烟霞,分明壶中之天升日月。旁人不要诧异胸怀如此狭隘,但从来毫发之上可以塑造出广阔的世界。所以,丁鹤年称之为‘’些子景”。
“些子”与“些儿”相同,为些微、小型之意,“些子景”则为小型景观之意。因而,清代刘变曰:“今人以盆盎间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结果实,或咫尺而蓄虫鱼,概称盆景,想亦始自平泉,良岳矣。
元人谓之些子景。”从上记诗、文可以清楚地得知,元代的些子景虽然体量不大,但所表现的内容却很多。元代,“些子景”成为盆中之景的代名词。
我国部分盆景书刊中,解释“些子景”为小型盆景之意,即相当于现在的微型盆景,这是不确切的,应当予以纠正。因为“些子景”本意为小型景观或盆中之景,而不是小型盆景。
2.盆内花树、盆花树
元代佚名《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是一种日用百科全书性质的通书,全书以“十干”分集。《戊集》为农桑类,分种艺、种药、种菜、果木、花木、花草与竹木。其中有《种盆内花树法》一节载曰“凡种盆花树,必先要肥土文献题名与内容中先后出现了“盆内花树”与“盆花树”的名词。“盆内花树”与“盆花树”指栽植于盆器之中的花草树木,包括了现在的植物盆景与盆栽花木。两者可能由宋代所用“盆花”“盆中花”演变而来,为明代“盆树”一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盆池
盆池,在唐、宋两代指盆中盛水,或栽植水生花草,或放养鱼虫而形成的观赏品。元代时,把盆景也称作盆池。
李衍(1245-1320),元之蓟丘(今北京市丰台区北)人,字仲宾,号息斋道人,溢文简。博学多通,擅长画竹。官至浙江省平章政事。他曾深入东南产竹区观察各种竹的形色、神态,撰有《竹谱详录》一书。据《竹谱详录·卷五·龙孙竹》载:
龙孙竹亦名龙须竹,生辰阳山谷间,高不盈尺,细仅如针。凡所以为竹者无不具。张得之谱云:予项过一朋旧家,见盆池昆石上有小竹一,竿长六寸许,枝叶苍翠,根旁别生二白须,盘曲水中,伸则长于干五倍。龙须之称疑出于止。
文中出现了“盆池”一词。从上文大意可知,此盆池为一昆山石上种有小竹的盆景,亦即附石式盆景。除此之外,上记《些子景为平江楹上人赋》诗中第一句也出现了“盆池”,从诗文大意可知,诗中盆池为附石式或者水旱式盆景。所以,元代“盆池”的含义即为“盆景”之意。
4.盆槛之玩
《竹谱详录·卷七·夹竹桃》一节记载:‘’夹竹桃,自南方来,名拘那夷,花红类桃,其根叶似竹而不劲,足供盆槛之玩。”文中“盆槛之玩”是盆中栽植花木后形成的观赏品,相当于现在的盆植、盆栽,与明代时把盆植、盆栽也称作“盆玩”的含义相同,“盆玩”一词可能由“盆槛之玩”演变而来。
5.“盆+植物名”的命名法
元代沿用了宋代“盆+植物名”的命名法,如以“盆梅”为题的咏梅花盆景诗有(盆梅》(冯子振·释明本(梅花百咏》),《和盆梅》(冯子振·释明本《梅花百咏》),《盆梅》(韦硅(梅花百咏》)。以’‘盆竹”为题的咏竹类盆景诗有(盆竹》(善住《谷响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