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瓷器中的盆景画 图片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明代的瓷器中的盆景画 图片

日期:2022-01-17 14:50:31     浏览:15    
核心提示:从明代的瓷画实物可以看到,万历以后突然冒出许多小品盆景纹样。这种小品盆景画法简洁:一座一盆一景,寥寥几笔即已成型,此外绝
从明代的瓷画实物可以看到,万历以后突然冒出许多小品盆景纹样。这种小品盆景画法简洁:一座一盆一景,寥寥几笔即已成型,此外绝无拖泥带水的配饰。画意鲜明:盆中一石一花或一草,显示文人雅士崇尚清高的情操。

这样的小品盆景图在晚明瓷器上大量出现,应该不是偶然的。本文在欣赏一组20幅小品盆景图(见本文配图)的同时,对它流行的原因略作分析。盆景起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它的出现,与园林文化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微观化的园林。由于盆景能浓缩大自然的美景,寄托人们的精神向往,所以一经出现就成了中国有闲阶层的心头之好、把玩之物,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

明代的瓷器中的盆景画 图片

明代盆景文化的兴起,与园林的发展同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明代的早期园林受经济条件所限,一般崇尚朴雅、隐逸之风,园林之中往往还给耕稼留有一席之地。也就是说,早期的园林通常还留出一部分土地,种些庄稼、蔬菜之类农作物,以供食用之需。这样的园林,一般不追求盆景之趣。明成化年间,园林风格发生了一次大转变,由简朴、实用向工巧、追求意境转变。

这是因为成化前后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有钱的人多起来了,建造园林竞相攀比,精雕细琢,务求新奇。此时还有许多文人士大夫参与造园,园林风格总体上变得更有文人气,不落俗套。盆景在这些园林中,开始占有一席之地。明嘉靖十二年(1533),文微明曾参观一座刚建好的苏州园林“拙政园”。赏玩之余,他写下一篇《王氏拙政园记》。此外,他还兴致勃勃地为这座园林画了三十一幅图,并配以诗作,称《拙政园图咏》,作为纪念。在《拙政园图咏》里,文微明说了这样一段话:“尔耳轩在槐雨亭后。

明代的瓷器中的盆景画 图片

吴俗喜叠石为山,君特于盆盎置上水石,植葛蒲、水冬青以适兴。”这段话表明,此时的拙政园使用了盆景艺术,即“于盆盎置土水石,植葛蒲、水冬青”。事实上,明代中期苏州等地,已迅速地形成了一定的盆景生产规模,甚至出现了专业制作盆景的师傅。王鳌在其编修的《姑苏志》中就说道:“虎邱人善于盆中植奇花、异卉、盘松、古梅,置之几案间,清雅可爱,谓之盆景。”明代中期的瓷画,对园林的发展是有许多反映的,如《园林婴戏图》《仕女园林图》《树石栏杆图》等。还有一些反映士大夫情怀的《松竹梅石图》,也是园林文化的表现方式,存世量很大。

不过,在明代中期的瓷画里,盆景还没有成为题材,几乎看不到。到明万历年间,园林风格又一次发生重大的变化。原来文人推崇的“君子枚居”之园不再吃香,新的明星则是那些浮夸奢靡之园。所谓“君子枚居”之园,是明中期修建的适合“君子”在里面吟诗作画、会友待客、修心养性的园林。而万历年间,那些特别有钱的商人,在园林建造上不惜代价,追求穷奢极欲,使园林成了炫耀财富之地。

富豪们在园林里大摆宴席、唱曲演戏、纸醉金迷,这就让有文化、有品位的人感到失望。在文人士族眼里,这样的园林俗不可耐。经济上拼不过土豪,许多有思想、有品位的文人只好去追求盆景的创作和赏玩,以寄托自己的情感,体会君子之风的妙味。这是盆景在瓷画里兴起的时代背景。明代盆景有大小之分。大的盆景适合放在庭院之中,小的盆景则摆在室内几、桌之上。

从发展趋势看,晚明时小盆景似乎更受人们的欢迎。高Y在《遵生八笺》中论盆景时说:“盆景以几、桌可置者为佳,其大者列之庭榭中物,姑置勿论。”屠隆的《考桑余事》也说:“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其次则列之庭榭中物也。”摆在几、案上的小型盆景,万历年间品种已相当丰富。时人顾起元曾记述道:“几、案所供盆景,旧惟虎刺一二品而已。

明代的瓷器中的盆景画 图片

近来花园子自吴中运至,品目益多,虎刺外有天目松、璎珞松、海棠、碧桃、黄杨、石竹、潇湘竹、水冬青、水仙、小芭蕉、枸杞、银杏、梅华之属,务取其根干老而枝叶有画意者,更以古瓷盆、佳石安置之,其价高者一盆可数千钱。”(《客座赘语》卷一)
 
明代中期以来,社会上赏玩盆景的风气,按高濂《遵生八笺》的说法在五个地方最盛:“南都,苏、淞二郡,浙之杭州,福之浦城,人多爱之。论值以钱万计,则其好可知。”受这五地的影响,其他地区爱好盆景者也越来越多,成为晚明社会的一抹文化亮色。
 
晚明盆景的品种千奇百怪,数不胜数。文人对盆景优劣的品评,也是高论迭出。较著名的有高濂的《遵生八笺》、屠隆的《考槃余事》、文震亨的《长物志》、李渔的《闲情偶记》等著述。这些著述记录了许多当时的盆景品种和鉴赏要领,是我们了解明代盆景文化的重要资料来源。
 
当晚明文人沉迷于盆景文化之时,小品盆景也相应地成了瓷画上的热门题材。我们结合当时文人对盆景的描述,观赏晚明瓷画上的20幅盆景图,可以从中想象晚明盆景文化盛况之一斑。

明代的瓷器中的盆景画 图片
 
瓷画上的小品盆景当然不能与现实中的盆景相媲美,但也可以看出明代盆景的一些规律性的特点。比如以石为中心似乎是瓷画强调的盆景重要特征。这是为什么呢?
 
李渔在《闲情偶记》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答:“幽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然能变城市为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假手于人以示奇者也,不得以小技目之。”在“幽斋”中垒石成景能使城市人产生身处“山林”的想象,满足人们摆脱世俗羁绊的精神需求。这是奇石能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故李渔在《闲情偶记》还说:“王子猷劝人种竹,予复劝人立石;有此君不可无此丈。
 
同一不急之务,而好为是谆谆者,以人之一生,他病可有,俗不可有;得此二物,便可当医,与施药饵济人,同一婆心之自发也。”可见在明人眼里,“立石”与“种竹”一样,有治“俗”病之效。难怪瓷画里的小品盆景喜欢把洞石作为画面的主体,原来含有劝人免俗之意!
 
标签: 明代盆景
>更多关于明代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