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中国盆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日期:2021-08-14 16:36:59     浏览:8    
核心提示:当历史的镜头聚焦在上海中国盆景精品邀请展的瞬间,可以说,中国盆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次展览,是30余年来全国盆景展览的集大成者。它标志着新时期中国盆景恢复与发展阶段的结束,
  新时期以来,中国盆景事业发展的历史,是一步步走向辉煌的过程。其中,1979年的全国“盆景艺术展览”吹响了中国盆景事业恢复与发展的号角;1980-1981年中国盆景艺术研究科研项目的确立和《中国盆景艺术》的出版发行,奠定了这种实践的理论基础;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即今天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以下简称分会)的成立则是它坚实的组织准备;1985年首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取得了第一个大型实践活动的辉煌成果;一年之后的中国盆景地方风格展暨首届学术讨论会,则广泛地掀起了提高中国盆景水平、树立中国盆景民族风格的高潮。
当历史的镜头聚焦在上海中国盆景精品邀请展的瞬间,可以说,中国盆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次展览,是30余年来全国盆景展览的集大成者。它标志着新时期中国盆景恢复与发展阶段的结束,成为中国盆景事业进入全面复兴和跨入世界大舞台的里程碑。如果说当年方兴未艾的我国盆景事业犹如东升的旭日,光芒万丈,那么,如今它已升腾为当空的烈日,更加光艳夺目了。

中国盆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又一个盆景艺术春天的到来之际,笔者参照上述历史事件的精神原则,沿着30多年来中国盆景事业发展的主线,结合对中国盆景精品邀请展(以下简称精品展)进行全方位的剖视,汲取它有益的启示,对我们走过的道路做一个亲切的回顾,谈谈对分会新一届理事会今后的工作所寄托的企盼。
尽管精品展已圆满结束几个月了,但它至今仍给人留存着美的愉悦,心灵的震撼,也给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
这次展览,预示着2013年世界盆景大会的成功。它与往届的中国盆景展览(以下简称国展)相比,突出的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少:品位高,反响大,效果好。203盆的参展总数,仅占第七届国展作品总数957盆的21%0然而,琳琅满目的精品,无论从立意、题名,抑或是取势、造型、走枝、年功及至盆面的精心处理,均能呈现出盆盆有诗情,景景藏画意的效果。精品意识的张扬,取材与造型的多样性,无不彰显出光彩熠熠的盆景民族风格。

中国盆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数量过多,规模过大,展品质量良莠不齐,是历届国展的顽疾之一,也让国内外盆景界人士颇有微词。在第七届国展的筹备会上,赵庆泉先生介绍了国外国家级盆展的数量等情况,并谈到他多年的宿愿,希望第七届国展的盆数能控制在800盆以下,并逐届递减。遗憾的是,赵先生的愿望落空了。
数量的多少,规模的大小,是一个展览的外在形式。展品质量的优劣,才是衡量一个展览的实质性内容。尽管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中国盆景国展的展品数量为日本国展的数倍,也无可厚非。但是,在庞大的规模、众多的数字之下,一些非精品之作滥竽充数的局面,却是应该改变的。这次精品展的实践充分说明,只要进行严格控制,减少数量,提高展品质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2012年的第八届国展是否也能做到这一点,既希望新一届组委会和分会进一步地严格控制,亦寄希望业界朋友,学习并持有赵庆泉先生所介绍的,日本盆景艺术家们以能进国展为荣事,不以奖级论英雄的健康心态。
《中国盆景艺术》的《序言》中提到:“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其次则列之庭榭中之物也。”

  中国盆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传统的盆景观念,盆景要小中见大。规格越小,越能表现自然界大树美态与风采的盆景,难度越大,也越见其功深。展览中获金奖的五针松作品《风骨》(见本刊今年第1期第20页),树高仅有60cm,但它立体画的效果彰明较著,人见人爱。笔者十分赞同长沙刘惠忠先生的一个观点,即在国际竞争中,中国盆景要以诗情画意取胜。如果再补充一条,即还要以小中见大取胜,则更有利于中国盆景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创新。但这次的一些参展者,以体量大的作品来吸引评委们的眼球,甚至造成一些作品进不了展室,上不了展台。当然,精品展览为集国之精粹,并没有限定展品的规格大小,可是大型展品多达80%以上,也折射出全国盆景逐大之风的炽热程度。
为了遏制盆景的逐大之势,分会制定了盆景的规格标准,并屡屡要求参展的大规格作品不得超过10%0还在第四届国展中将大、中、小、微以及山水盆景分门别类地布展,再进行评比。然而,其效果也往往事倍功半。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参展者追逐“大盆景大利润”的商业目的,和大盆景“大”吸引评委眼球的投机心理。要遏制这种趋势必须有规章制度,在执行这种制度的时候,贵在落实,贵在“无情”。同时,必须克服以往数量逾限、规格超限的盆景还能“只参展不参评”的软弱态度,而应该实行超限超大的作品一律不得入场的严格制度。
四这次展览,共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地区参加。180爹盆作品来自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尤以江、浙、沪的作品为最多,占参展总数的1/2;岭南的作品则达到了23%以上。长江流域以北的广大地区,仅有河南、山东、天津的21盆作品参展。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这次展览的参与性有一定的局限,同时也显示出华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忿景事业发展存在的滞后状态。
作为上层建筑,盆景文化的繁荣有赖于经济基础的发展。从整体上看,我国翁景事业30年来的发展,也像我国经济的发展一样,经历着从南到北,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西部地区推动的发展过程。如何科学地把握住中央中、西部发展战略的机遇,不失时机地促导黄河流域及其华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盆景事业的发展,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中国盆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以笔者的管窥之见,目前阶段,首先应关注并保持豫、鲁、皖3省盆景发展的强劲势头,促使周边各省盆景事业发展互动,形成中原地区盆景地崛起,推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广大地区盆景事业的发展。因此,希望分会加强与这些地方的联系与沟通,在健全这些地区地方组织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在这里举办展览会、研讨会,为这些地区与国内外盆景界的交流提供平台。也可考虑在具有区位优势并且交通便利的城市,比如郑州市,能够提供政策支持.或有力的协调作用,在这里建立永久性的“中国盆景精品展览馆”(仪在分会举办活动时启用)。在推动我国北方盆景事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中国古代盆景发祥地——中州地区盆景文化的复兴。
五不同的树木,有着不同的树冠与树形。树木的根、干、主枝、侧枝、细枝、嫩枝,以及皮、叶、花、果,均各具不同的生态特征。几千年来,中国画家把树木总结为松柏、杂木、柳树、竹子等各类。又用“鹿角法”、“蟹爪法”来表现树木不同的外观及其枝条的走向。杂木类具有内容丰富、包容性强的优势。依据不同树种制作的杂木类盆景,其外在形式多种多样,制作方法也各有不同,其风格也各有异别,所形成的中国盆景民族风格更加丰富多彩。
30年来,中国盆景的取材逐步走向多样化。尤其是在1986年的中国盆景地方风格展览后,兴起的创立个人或地方盆景艺术风格的大潮中,曾被人不屑一顾的杂木类新树种,开始步入盆坛的大雅之堂。福建的榕树,郑州的三春柳,海南的博兰……用这些杂木类新树种制作盆景所凸显的艺术风格,日益为人们所青睐。要关注杂木类树种在盆景中的作用,更要关注杂木类新树种在盆景中的创新作用。
六在这次展览的190多盆树桩盆景中,共有40来个树种。其中各种松树柏树大约90盆。传统的杂木类盆景,如榆树黄杨石榴雀梅、九里香、三角梅、枫树将近50盆,约占树桩盆景参展总数的25%0而杂木类新树种盆景(包括花果类),仅占树桩盆景参展总数的30%,这个数字说明,我国的杂木类新树种盆景尚处于弱势状态。为了改变我国杂木盆景的弱势状态,分会于2010年举办了中国杂木盆景研讨会。杂木盆景的发展,成为近年来中国盆景界的热点。更可喜的是这次精品展中泉州的榕树盆景(共计15盆)呈现出强劲势头。富有地方特色的郑州三春柳盆景、海南的博兰盆景,也受到业界的关注和参观者的好评。

中国盆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作为精品展,应该说凡是精品皆可参展。但是,如若参展的精品皆为新作,则更能让人耳目一新。在203盆展品中,曾获过大奖的作品占了10%0这个数字不能不让人进一步深思。
一件作品在全国性的大展中多次出现,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们在一定阶段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盆景艺术的提高,并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盆景的实力。另一方面,如若这些盆景是新的力作,不仅为新作品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也有利于盆景的创新与发展。徜徉于这次展览的精品之间,也使笔者产生些许想法:今后能否在四年一届的国展之中,穿插一次地方风格展?地方风格精品展?穿插一次如此规模的精品展?精品新作展?藏品展rl藏品精品展?这种企盼既寄希望于分会领导,也寄希望于推动中国盆景事业发展的志士仁人。
七伫立在为人乐道的盆景精品面前.让人自豪,亦让人汗颜。让人感到盆景艺术博大精深的同时,又为野外采桩给自然界植被所造成的破坏而深深忧虑。
笔者曾见一卡车从山野采挖的侧柏桩胚,经人栽植后竞无一棵成活!拉着松树桩胚的车辆络绎不绝,先由东北经山东,再抵江南。许多地区用来制作盆景的黑松、黄山松刺柏、侧柏等多数是上世纪50年代飞机播种或人工栽植的绿化树木。更让人扼腕叹息的是,许多原始森林中的古树名木被偷采。破坏植被的行为,祸在当代,罪于千秋。我们在自己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又如何面对子孙后代!环境要保护,盆景要发展,唯一的道路只有变野外采桩为人工育桩。

中国盆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盆树桩盆景的优劣,其决定因素在于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时还在于该作品的造型、造型技艺和年功。背离这五种要素,以大求“眼”(评委的目光),以“粗”(没有年功的过渡枝)充老,以山野采桩以求奇的做法,毕竟有以赌求胜的心理在作祟。
五针松是舶来品,不可能山野取桩。然而,上海植物园、浙江胡乐国诸大师的力作,皆取之于人工培养的五针松。这次展出的温州应日朋的《风骨》及许多五针松盆景,更说明了这一点。
目前,充斥市场的五针松、榆树、榕树、罗汉松、海棠、梅花等桩材,皆为人工培育而成。以其创作的盆累优秀作品也不胜枚举。这里,我们希望分会在修订树桩盆景评比标准的时候,能兼顾到这一点。希望新的标准,能向人工育桩而成的盆景精品倾斜。在倡导各地人工培育乡土桩材的同时,对南方具有规模的苗圃进行调研。积极推动它们产品的多样化,利用南方气候温润,植物生长期长的有利条件,引种北方具有优势的杂木类树种,为全国各地提供多种多样的桩材。走桩材的人工之路,是光明的康庄大道,也是十年后我国桩材市场潜在的一个商机。

中国盆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八个人风格,形成地方风格。地方风格,形成民族风格。中国盆景民族风格的发展,有赖于全国盆景创作者个人风格和地方风格的丰富与提高。赵庆泉先生的水旱盆景贺淦荪先生的动势盆景、胡乐国先生的高干垂枝松树盆景、冯连生先生的树石盆景,梁玉庆先生的柏树盆景……各具浓郁的个人风格或地方风格。在完成了盆景源于中国,并由“盆栽”到“盆景”的正名已取得长足进展的情况下,及时地、科学地将中国盆景事业的重点,转移到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历史地落在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的肩上。
推动个人翁景艺术风格的日益丰富,推动各地地方艺术风格的愈加成熟,可以说是现阶段中国盆景事业的战略任务。举办个人或地方盆录艺术风格的探讨与学术研究,举办个人或地方盆景艺术风格的展览,提高中国盆景地方风格展览的频次,增加中国盆景的地方风格精品展览,不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我们感谢老一辈盆景艺术家,和默默奉献的甘伟林、傅珊仪、陈秋幽诸先生几十年来为此付出的辛勤努力,也企盼新一届分会主抓盆景的胡运骅、赵庆泉二先生进一步关注该项工作,有力地推动中国盆景民族风格的丰富与完善,以尽快实现我国由盆景大国向盆景强国,由盆景强国向精品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编辑/刘少红)
 
标签: 盆景历史
>更多关于盆景历史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