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长在吉林省磐石市一个偏僻的山乡里,家乡遍布山岗的树、石和汩汩的辉发江中刷过后裸露的根盘根错节,是我与树、根、石情结的渊源。长大后,由于对树、根、石的浓厚兴趣,尝试着自己做起了盆景、根艺,但从理论到实践都十分欠缺。于是我订阅了有关盆景、根艺方面的书刊,并报名参加了1988年8月《花木盆景》杂志社举办的刊授学习。
没想到这次学习竟然成为我盆景、根艺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在那里,我有幸结识了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先生,聆听到了贺淦荪先生谆谆的教诲。直至今日,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那次的学习虽然只有十天的艺术。
贺淦荪先生离开的三年里,我日寸常在回忆他创作时的状态,那些饱含对生命、自然的关爱、敬畏,是严谨之外的思想深度。作品《秋思》在创作过程中,从用盆的选样、大小及色彩,到植物的样貌、种类等选择,他都会反复考究。特别是对植物与盆,植物与植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植物在四季中的枯荣等微妙变化,他无不考虑备至。留多少叶、多少枝条,哪片叶子可以起到点睛效果,他都会反复推敲,仿佛是一场大戏的。导演,容不得一丝马虎。
一件作品的生命力,或许就是一位创作者态度。观贺淦荪老师的作品,总能看到严丝密合的逻辑,山与山,植物与植物,山与植物间的相互辉映、互成体系,而在这些极致的景色外,或许深藏着恩师对艺术的一片赤诚之心。
这片赤诚与热爱,时时影Ⅱ向着我。如今,每当我创作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这样可以吗?足够吗?我做到了极致吗?我深知这条路还很长,但是因为有他的叮嘱,我变得异常坚定。
每每面镜,我都会记起第一次穿西装时,贺淦荪老师亲自教我如何打领带,而且把西装的文化也普及了一番。只是人在,镜在,斯人已不在。特以此文,以表思念,学生必遵师嘱,严谨求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