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海南盆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图片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怎么让海南盆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图片

日期:2021-06-13 16:13:52     作者:胡庆魁    浏览:1    
核心提示:第一个提出海南盆景发展方向要以地方树种——博兰为主(当时为许多人反对),创立地方风格:第一个全面总结海南博兰盆景创作经验,并发表《论博兰盆景的创作》等系列文章和作品照片:第一个将海南盆景推向海内外,也是我国发行“盆景艺术个性化邮票”第一人……很快,刘传刚成为海南盆景界领军人物。
怎么让海南盆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_刘传刚盆景艺术访谈录

传刚其人:海南盆景的领军人物
 
刘传刚,湖北鄂州人,1961年9月生。现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盆景赏石分会理事、中国花卉协会理事、海南省盆景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海口市花卉盆景产业协会会长,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园林系、海南省老年大学、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海口经济技术学院盆景学兼职教授。2005年10月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刘传刚1982年5月参加工作,在湖北省咸宁地区林业局一个下属单位当工人,当年林业局组建盆景小组,他自告奋勇成了小组成员,由于对山水树木情有独钟,他很快迷恋上了这门艺术,一发而不可收。局领导有意培养这株爱好盆景的小苗,让他当上了局盆景园主任。
 
1983年,刘传刚有幸结识了当代著名的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教授,并拜其为师。从此,刘传刚得贺老亲授,在盆景美学、盆景理论和造型技巧诸方面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加上自己刻苦学习和钻研,盆艺突飞猛进,创作了一大批作品,有十几件在地区和省的盆展中获奖,而且他善于实践和总结,陆续在盆景专业杂志发表了《盆景养护“三高”法》、《青夹石山水盆景制作方法》、《咸宁桂花盆景的制作》、《朽木盆景制作》.《浅谈鄂南盆景地方风格》等创作体会文章,开始在咸宁以至湖北盆景界崭露头角。

怎么让海南盆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图片
 
1992年,刘传刚的三角枫丛林水早盆景《雪压冬林》在南京中国海峡两岸盆景精品展览会上荣获最高奖——金奖,使他一举成名。时年31岁。次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刘传刚到海南考察,突然发现“海南才是制作盆景的风水宝地,这里有丰富的资源,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还有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遂义无反顾地决定“下海”,毅然割舍了多年在湖北经营的盆景天地,并立下志向:“一定要把海南盆景这块牌打出去!”
 
回顾下海之初的那段日子,刘传刚用了四个字“吃尽苦头”——翻山越岭找桩材,自繁自育种花卉,搞绿化做工程,揽租摆搞服务……为了生存,有口饭吃,进而站稳脚跟,“什么事没做过?”上岛后第一个5年竟然搬了5次家!
 
笔者也在稍后旅居海南,对传刚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件是传刚夫人王世英在白水塘的园门口开了个巴掌大的小店,她告诉我,主要靠卖矿泉水,一天有七八块钱的收入:第二件,有一年春节前,传刚自己繁育了一千多株菊花小苗,那年天冷,为了赶上节气卖个好价钱,他弄了好多个灯泡,晚上燃着给菊花加温。
 
凭着对海南盆景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在相当艰难的情况下,刘传刚创遣了许多个“第一”:下海第七天举办“个展”,成为海南举办盆景个展第一人:主持海南省第一届盆景学术研讨会、第一届盆景艺术展览会、第一届中外盆景联谊会、中外盆景名家制作表演会:组建省、市两个盆景专业委员会和海口市花协,并担任主任和会长:第一个提出海南盆景发展方向要以地方树种——博兰为主(当时为许多人反对),创立地方风格:第一个全面总结海南博兰盆景创作经验,并发表《论博兰盆景的创作》等系列文章和作品照片:第一个将海南盆景推向海内外,也是我国发行“盆景艺术个性化邮票”第一人……很快,刘传刚成为海南盆景界领军人物。

怎么让海南盆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传刚作品读后感:一种期待已久的喜悦刘传刚继承和发扬了贺淦荪大师的艺术特色,融入岭南派“截干蓄枝”等多流派技法,借鉴海内外盆景制作与养护经验,包括使用日本、台湾等地的工具和设备,“他为我用、灵活运用”,成效蜚然。
 
刘传刚主张,挖掘本地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地域优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见机取势,多式综合,多法并用,扬长避短,形神兼备,方能巧夺天工。
 
树木盆景养护方面,他提倡“三高”,即高光照、高水分、高肥力。大肥大水,或薄肥勤施、盆内巧施,翻盆换土,精心呵护。对待下山桩,他的办法是:先培荞根系,后地池放养,蓄好第一节枝,待第二节出枝后上盆造型,在盆上定好位,再脱盆下地池种植,以求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年来,他致力于开发新品种:博兰、香兰、花梨、黑梅、龙血树以及火山石、海母石……
 
 
提倡树石结合、互为补充,树石并茂、景情交融。他创作的博兰盆景系列、风动式盆景系列、树石盆景系列、雨林式盆景系列和组合盆景系列等,甫一问世,便在盆景界引起热烈反响。刘传刚常说,要多向别人学习,多学习别人的长处:要把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较,自己才会有进步。他说,要用作品讲话,以事实服人。要做一个真正的盆景人,作品要过得硬,人品叫得响,效益提得快,贡献做得大。他说的贡献,是指盆景人向社会的贡献,包括向中国以至世界盆景界的贡献。
 
收徒不久,贺淦荪大师曾欣喜地对人说:“传刚是块搞盆景的料J”十多年后,贺老这样评价学生的作品:“自然清新,神韵天成,飞扬流畅,雄浑壮丽。”
 
读传刚的作品,只觉一股清新之风扑面,凡俗之气全无,春色漫漶,苍翠盈怀,一帘细雨,四壁云山,自然亲切,意会无穷,心中有一种期待已久的喜悦。

怎么让海南盆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第三届中国盆景评比展一等奖作品《阅尽人间春色》,为海南特有树种博兰,一本二干,一大一小,一老一幼,相得益彰。一干苍古嶙岣,一干青春秀雅。老干裸露,伴生的孔洞,似太湖石的漏瘦,有着天然的古拙奇崛:而幼干的圆润、健美,与老干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叹岁月无情的同时,不由萌生出对青春生命的无限眷念。
 
荣获第五届花博会金奖的《弄潮》,小小盆盎中有山有树,有岛有水,以巧妙的配置来描绘海南自然之美。博兰一本多干,参差错落,乱中求整,顾盼有情,特别是主干一大飘枝挂水面,跳跃跌宕,神韵飞扬。情为物系,感因情发,作品题名《弄潮》,使人浮想联翩。第五届陈村花博会获奖作品《登峰造极》,雄茂深厚,大气逼人,构图虚实相间.富有画意。在斧劈石的簇拥下,一棵老榆顽强地探出头来。
 
斧劈石青灰,冷峻威严:榆树老干虬曲,枝叶繁盛。作品既浑厚朴拙又生机勃发,给人一种雄健阳刚之美。《云崖飞渡》则奇崛刚硬,野趣横生。此作颇具匠心,一棵舞动的树,像一只狂放的鸟,由崖间飞出,直跌水面,意欲展翅而去。树与石,浑然天成,树借石势,石凭树形,相得益彰。而树石盆景《包容》却是另一种韵昧:一棵生长在江南丘陵上的博兰,一本多干,玲珑剔透,椭圆形的枝片随意点染,意趣盎然。题名《包容》,是作者宽广胸怀和心境的写照吧?

怎么让海南盆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传刚语录:继承、借鉴,更重要的是创新
 
日前,在刘传刚的锦园,在盆景与奇石、根艺的包围中,笔者与刘传刚谈到了盆景的继承、借鉴与创新。刘传刚快人快语:“搞盆景的人,继承和借鉴,缺一不可。没有继承,哪有根基?而没有借鉴,如何兼收并蓄,何谈创新?”谈到贺淦荪大师对他的教诲,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笔者,他对贺老的学习继承,主要有三点,一是造型的路数和章法。

这是形而下的。二是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这是形而上的。包括书法、绘画和文学等。三是贺老孜孜不倦对盆景艺术的追求。总是不满足现状,不断地否定自己,包括否定成功之作。这尤其让他终身受用。他用24令宇概括这方面的心得:广学博采,有所取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灵活运用。
 
 
如水旱布局,借鉴赵庆泉大师的艺术手法;枝法造型,学习岭南技艺:树木层次方面,巧用海派的清新明快:山石方面,既有北方的雄浑壮丽,亦有南方的秀美甜润:配盆用盆,则仿学台湾与日本,不仅讲究盆的款式、色彩、大小,而且注重盆与树石的比例和盆质。果然,笔者在《江南秀色》中读到了赵庆泉先生《古木清池》似的优美宁静,在《大风歌》中感悟到贺淦荪先生《风在吼》般的大气磅礴。
 
但更重要的是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中国盆景艺术更加美好的未来}”刘传刚说得很肯定。从艺近30年,山水盆景、树木盆景、树石盆景等无不涉猎,且都有较大成就,但他从未满足,甚至没有丝毫的懈怠,每件作品都力求仓U新。
 
比如于树石盆景的创新,笔者以为,他是在树石两方面都做文章、下功夫。做树石,有人偏重于树,有人偏重于石。他是二者兼得,两方面都力求完美。他的树石盆景,依愚浅见,一是“紧”,树石结合紧密,两者浑然天成,没有丝毫扭捏作态,或是“拉郎配”、“捆绑夫妻”。看树,山石当盆:看石,树木作衬。无论坡脚、水岸、山峰、点石,无不精心筹划。

怎么让海南盆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二是“活”。树石皆活,变化莫洌。既能打开,又能收拢,颇具孙子兵法“攻防”的眼光。层次富于变化,近看近景,中看中景,远看远景。树与石搭配灵巧,可分可合。如《云崖飞渡》,去掉树,是一幅山水;搬了石头,俨然一盆大悬崖。传刚做山水起步,树桩是他的主攻方向,加上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才能有如今在树石组合上的独树一帜。
 
传刚很忙,他与张华江先生合作创办的海南花卉大世界刚刚搭起架子,要做的事儿还很多。他是海南、海口花卉盆景协会的负责人,还在几所大学讲授盆景学,国内外邀请讲学作示范表演的不断。采访期间,不断有人来访。笔者只好告辞。握别时,他说:“我当年到海南时说过,要把海南盆景这块牌打出去,应该说,这个目标基本达到了。新目标是:让海南盆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J”(编辑/刘少红)
 
>更多关于海南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