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而生生美学正是基于“天人合一”的一种审美。在“天人合一”、生生美学的背景下,创作者强调阴阳辩证,旨在体现万物繁茂,生命繁盛。《周易》曰“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而“生”就是生命的创化,生生美学涵养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在盆景艺术美学中,生生美学更有其无限魅力,作为一种含蓄的美,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无限风光,是一种“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与“味外之旨”。诗歌之“意境”、绘画之“气韵”、山水园林之“写意”、书法之“神韵”等,说的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含蓄之美,可以说是意味无穷[2]。
盆景《天伦之乐》(图3)展示的是一种“日新其德”的审美特点,也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在天地的滋养之下,树木可以茁壮成长,人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树木也是如此。在两棵高高相依的树之间生发出一棵短短的树,从中可以看出爆发的生命力。
树桩粗壮顽强,为树木向上生长提供养分,接近树梢的树干虽然看似瘦弱无力,却依然笔直向上,展示出新生的力量。除新生外,作品还有新旧发展、辩证扬弃的意味,因为新生的树木将取代两棵高大的树木,终将长成参天大树,干枯的树干和枝丫不是代表死亡,而是在死亡之上新生的力量。
树桩粗壮顽强,为树木向上生长提供养分,接近树梢的树干虽然看似瘦弱无力,却依然笔直向上,展示出新生的力量。除新生外,作品还有新旧发展、辩证扬弃的意味,因为新生的树木将取代两棵高大的树木,终将长成参天大树,干枯的树干和枝丫不是代表死亡,而是在死亡之上新生的力量。
又如《老骥伏枥》,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像是隐逸之人席地而坐,吹笛自乐,或许这隐逸之人年少之时也有凌云壮志,时至暮年在此隐居,即使这样也没有放弃人生的追求。
这棵树也像是老去的壮士,创作者对粗壮有力的枝干、枝干径直的弯曲、弯曲的折角处的处理,没有一点的思量疑虑,直直地弯曲过去,形成一个直角,即使这样,树冠处依旧茂密生长。树干线条弯曲,极不自然,但依然茂密生长,这便是“生生”的力量,意味着即使有再多挫折,也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这棵树也像是老去的壮士,创作者对粗壮有力的枝干、枝干径直的弯曲、弯曲的折角处的处理,没有一点的思量疑虑,直直地弯曲过去,形成一个直角,即使这样,树冠处依旧茂密生长。树干线条弯曲,极不自然,但依然茂密生长,这便是“生生”的力量,意味着即使有再多挫折,也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