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盆景艺术起源于东汉时期
根据制作材料、表现内容不同可以将盆景分为树木岔景和山石盆景两大类别。树木盆景的形成与我国的观赏植物风习和花木园艺关系密切,山石盆景与我国的爱石风习,即奇石欣赏习惯关系密切。但二者都是表现林木与山水景观的艺术品,只不过表现以林木景观为主的作品为树木盆景,表现以山水景观为主的作品为山石益景。后来的唐代岔景则是以林木与山石景观相结合的形式,即以附石式或者水旱式的形式出现的。
我国树木(植物)盆景的形成
1.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中的盆栽形象
根据考古学资料,在河北望都东汉墓道壁画中,绘有一陶质卷沿圆盆,盆内栽有六枝红花,置于方形几座之上(图1-33、图1-34),已有植物、贫器、几架三位一体的盆栽形象。特别是几架的使用,已出现了我国盆景艺术的雏形。这可能是有关我国植物盆景起源的最早绘画资料。有的研究者认为,它是插花的绘画作品而不是盆栽的绘画作品,争议的焦点在于该六枝花枝是否具有根。该问题有待进一步考证。
2.大英博物馆所藏汉代水禽花树绿釉陶盆
现存大英博物馆的汉代水禽花树绿釉陶盆象征大地,花树立于中央,飞鸟环绕,充分说明远在汉代时已经有了将自然大树景观压缩为小型花树景观的意识,并将小型花树蚤观用盆器进行承载,这应该就是树木类盆景的原型(图1-35)。
我国山石盆景的形成
有关我国山石盆景出现于东汉年间(25—220),有以下三点可以作为充分佐证。
1.内蒙古鄂托克旗凤凰山1号墓《百戏图》中所见博山
1992年内蒙古鄂托克旗凤凰山1号墓被发掘出土,现址原状保存。墓向132°,该壁画位于墓室东壁南段中层。从图中可以看出,单进院落,杂耍者正在表演。院内靠墙处有鼎、敦、叠案,一杂耍者倒立于博山炉上,另一人作蹲式扬臂,还有抚琴、击鼓和站立观赏者等,杂耍者周围散布有耳杯等物(图1-36)。
2.内蒙古乌审旗嘎鲁图1号墓《侍奉图》中所见山形物
2001年内蒙古乌审旗嘎鲁图1号墓被发掘出土,现址原状保存。墓向东,《侍奉图》位于前室西壁北段。从《侍奉图》可以看出,庑殿顶屋檐下,站立两位侧身相对的侍女。右侧一位身着绿色右衽长袍,内穿白色中衣,右臂前伸,左臂搭一件红色长袍。左侧一位身着浅雪青色右衽长袍,内穿白色中衣,左手执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右手持_山形物,有可能为一小型山石(图1-37)。
3.河北安平东汉墓壁画《仕女图》中所见盆山
河北省安平东汉基中,有一幅描绘墓主人的壁画,在基主人的身后,有一侍者手端一盆三足圆盆的盆山。这是有关证明山石盆景出现于东汉时期最有力的绘画资料(图1-38)。据《后汉书》记载可知:东汉时安平属冀州,并在明帝时(58—75年在位)封给皇帝的子孙为国,公元122年改为"安平国"。此外,该基建于东汉熹平五年(176),这证明在公元176年,我国的山石盆景已经出现。
从上述有关盆景起源之史料中可以得出结论: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皆起源于东汉时期,并且起源地都在现在的华北平原地区。数千年来中华文化转移情况也为该结论提供了佐证。如位于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的安阳是目前所确认的中国殷商的古都墟的所在地,殷王朝曾在这里统治天下二百七十三年。
东晋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又有后赵、冉魏、前燕、东魏、dt:齐相继在与安阳互为隶属的邺城立都。所以,安阳有"六朝古都”之称,其附近地区之文化在当时尤为发达。虽然我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多元现象,但其主流是由西北向东南方向转移,即从华北平原转移到黄土高原,再从黄土高原转移到中原大地,进而再从中原大地转移到江南。我国盆景艺术近2000年来的发展历程基本上与我国文化中心的转移轨迹相吻合。
盆景在汉代形成之后,便拉开了中国盆景约2000年发展历史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