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洁松贞 德艺流芳
撰文丨徐昊
胡乐国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但他的名字和作品,依然时常出现在盆景人的视野里,每当看到他的作品的时候,就能看见他在松下微笑的身影。
他是新时代中国盆景的领军人物,也是当代浙江盆景风格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盆景人生中辛勤耕耘,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盆景作品,并将实践升华为理论,发表过众多深有见地的理论文章,出版了多部盆景专著,为中国盆景的创新、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精于松树盆景创作,也擅长其它树种的表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的松树盆景“迎客”,在展览中被印上报端广为传阅;他的两件柏树作品“饱经风霜”和“生死恋”曾被邮电部印制成首套盆景邮票在全国发行;他的榆树盆景曾获得意大利第五届国际园艺博览会金奖,作品及事迹见诸于1986年的浙江日报,这对于盆景艺术刚开始在民间复兴的中国盆景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如果说,胡乐国先生早期的松树作品“迎客”一改近代盆景柔弱造作的程式化之风,是对松树形神的回归和把握,那么,他的五针松作品“向天涯”,则代表了他中期作品的艺术境界和高度,透过作品自然新颖的个性化形式表现,能让人进入远山苍茫,云卷云舒的意境之中。而作品透露出来的清刚文雅的气息中,无疑承载着作者志存高远的情思——让思绪穿越无尽的远方,去探索美的真谛。
在他的客厅里,长年挂着他的几件得意之作的照片,其中有一件圆柏作品,记得题名叫“天地正气”,沧桑的主干向上几经曲折,至上部仿佛是被巨大的力量硬生生摧折向下着生,但树顶依然倔强地向上昂起,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浩然正气。
每次去看望胡老师的时候,我都会久久的凝视这件作品,从古柏的形象中,仿佛看到他艰辛的人生经历和不屈的心志。作者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鲜活的形式塑造融为一体,不仅展示了古柏历尽沧桑的个性之美,同时也蕴含着深刻隽永的精神启迪。
“大师”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担当。记得2001年他获得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并代表受誉大师发言的时候,内心充满感慨地说:“大师这个荣誉是对我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我今后人生的鞭策,我将更加努力,不负大师这个称号……”这就是他的担当精神,他这样说了,也如是践行。
胡乐国先生从单位退休以后,并未像常人一样选择享受晚年生活,他为了继续研究盆景艺术,置换了一套带有较大露天阳台的住宅,继续他的盆景创作研究,渐至两百余盆,躬身日课,一任花开花落。
他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赋予作品更加丰富的人文内涵。他据于美学结合实践,总结倡导松树盆景的高干垂枝法,在盆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丰富了松树盆景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而高干垂枝法的应用,也使得他在松树创作表现中游刃有余,渐入化境,人树俱老。
黄山松作品“踏歌行”便是他晚年的代表作品之一。凌空倚斜的双干布势,苍古曲折的树干,经心而随性的垂枝,写意写心而冥契自然的形式构建,弥散着一种安和宁静的气氛,让古意清韵扑面而来,令人如嗅瀚墨之爽;而从那青山在眼清溪在侧的意境中,可以感觉到作者那份心寄幽壑林泉,盘桓于山水之间的旷达情怀和与世无争的心境。
胡乐国先生善于借景抒情,以作品诉说自己的内心感受。他晚年有一件松树作品叫“不了情”:主干横卧,依着中间的根,枯荣相连。一头是岁月留痕,另一头,在追寻着信念。空冥飞渡,时光匆匆,生命的时空有限。荡开心中的记忆,那未了的情缘,就定格在回眸的瞬间。一件普普通通的素材,经他简约至极的创作表现,能让人读出血肉和灵魂。他在作品中具体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故事,我们不得而知,但作品那深沉、动人的情感流露,无不令人为之感慨。
他一生中不仅创作了大量深入人心的作品,更注重盆景人才的培养,并为此付出了积极的努力。他曾由衷的说过:“我做了一辈子盆景,活到这个年纪,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盆景界人才济济,后继有人。”因此,即使到了垂暮之年,在一些重大的盆景活动中,依然可以看见他白发苍苍的身影,听得见他朗朗的授课声。
胡乐国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心灵之窗并未尘封,他的作品依然闪亮,向我们展示着他的艺术心路和情感世界。我们缅怀胡乐国先生,研究他的创作艺术,弘扬他不畏艰辛、始终如一的创作精神,学习他与人为善、乐于施教的高贵品格,是有助于推动我们盆景事业发展的。
玉洁松贞,德艺流芳。胡乐国先生是深受盆景人爱戴的长辈和老师,也是真正走进盆景人心中的艺术大师。他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高尚的品格精神,必将在中国盆景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感谢胡乐国盆景艺术研讨会组委会及徐昊先生授权刊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