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文化史》的作者李树华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中国盆景文化史》的作者李树华

日期:2018-10-08 13:49:37     浏览:47    
核心提示:李树华,一个早已被日本盆景界熟知的名字。他有着传奇般的经历:出身农村自强不息,一路求学探索,在日本以盆景研究拿下农学博士学位;尝遍了异乡的艰辛,饱览了中国盆景文化的书山图海
    李树华,一个早已被日本盆景界熟知的名字。他有着传奇般的经历:出身农村自强不息,一路求学探索,在日本以盆景研究拿下农学博士学位;尝遍了异乡的艰辛,饱览了中国盆景文化的书山图海,凭借真才实学受聘于日本姬路工业大学;年届不惑,事业生活步入正轨,却携妻带子重新回到了祖国。 
    
       对于2004年李树华的回国,业内人士称这对中国盆景界“意义非凡”。 
    
       结缘盆景    考入北京林学院园林系,是李树华进入盆景界的关键一步,走出这一步,似乎只能用“缘分”来形容。
       
       在陕西农村长大的李树华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梦想着到北京来上大学。那时他家糊墙的报纸上有张大大的新闻照片,上面写着:“瞧!这是园林工人在浇石榴盆景!’’年轻的心里就这样被“盆景”刻下了痕迹。高考那年,北京林学院园林系在整个陕西省就招一个人,李树华却在报名表上将它填成了第一志愿。1981年,李树华考入北林,和想象中的不同,盆景并不是他四年学习的主要课程。然而在确定毕业论文选题之际,他似乎又一次听到了内心兴趣的召唤,决意跟随彭春生老师做“北京盆景的调查研究”。这次研究历时一年,跑山区,跑市场、辨树种、认造型,在他的盆景生涯中打下了初步基石出。 

 
《中国盆景文化史》的作者--李树华
           
              1985年,李树华在本校攻读硕士,师从陈俊渝先生。导师的强项是梅花育种,破天荒地,他却提出要研究盆景。磨合了两周,导师终于表示,要研究就只能研究梅花盆景!李树华欣然接受,他将硕士三年的宝贵时间精力全部倾注在一个课题一一梅花盆景快速成型的技术”上。为此,三年之中,他活跃在北京和南方的山区里,挖杏桩、山桃桩,回校后嫁接梅花,到毕业论文结题时,他手中姿韵俱佳的梅花盆景已经达到了200多盆。
              
              作为一名盆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盆景室任副主任,不久,他主持的“北京树木盆景的研究”课题获得了北京市政委员会颁发的三等奖。
              
               远渡东人的命运往往会在偶然的机遇中发生重大的转变,对李树华来说,这次转变发生在1991年的冬天。那时他主持在北京中山公园桃花坞举办的盆景展,邂逅了日本盆栽协会理事长加藤三郎。
              
                  加藤三郎在日本盆景界是泰斗级人物,对李树华的盆景,他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发现了不少技术上的缺点,并一一指出,但另一方面,他更珍惜这个年轻人做盆景的热情和天分。加藤三郎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到我的盆景园学习和工作,你还年轻,中国盆景的未来是你们的!
              
                  无论是在盆景界进一步深造,还是去日本学习工作,不可否认,这都对当时的李树华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1992年初,他终于获得单位批准,以因公自费的名义远赴日本,与加藤三郎重逢了。29岁的他在日本盆景界一露面就受到关注,日本的《盆栽春秋》杂志称他为“中国盆景界的指导者”,说他致力于“把中日盆景联手发展起来。”
                  
         异乡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加藤三郎的盆景园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园内光大型以上的盆景就上千盆。由于基础薄弱,在国内是盆景专家的李树华,在这里却只能当学徒工。艰苦而单调的生活开始了:早晨6点起床扫园,吃完早饭,7点为盆景浇水施肥,绑扎造型,一直干到天黑。冬天最难熬,寒风刺骨,干完活手上全是血口,一洗澡就疼痛难忍。然而在这个家族式管理的私人盆景园中,李树华很快被大家一致认为“比园主的弟弟更要兢兢业业”。性格的坚韧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李树华知道,这个梦寐以求磨炼盆景技艺的机会来之不易。从中国到日本,李树华很快地让自己适应了巨大的生活反差。 
         
            书海泛舟应该说,很少有中国人像李树华一样,怀着对盆景的热爱,怀着近十年的专业功底,深入到了日本现代盆景界第一线,他的经历是独特的,而他也抓住了这一机遇,于是,一个于他、于中国盆景研究界都意义重大的选择诞生了。
            
      刚到日本时,李树华参加了一个《日本爱石史》图书发行纪念会,书中有对苏东坡的盆景研究,其资料收集之全、研究之深让地震惊,使他萌生了在日本研究中国盆景文化的强烈愿望。在盆景园工作一年期满后,何去何从是个现实问题,如果在日本拿学位,无疑更让这次千里跋涉更加不虚此行。天时、地利、人和,他顺理成章地走到了这个不寻常的位置一州}本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课题是“中国盆景文化史与技术史”。当时世界上以这一课题获取博士学位的人寥寥无几。
                
       1993年,李树华重拾研究工作,一头扎进京都大学东方文献中心的书山图海中,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将凭借这里丰富的中国盆景文化资源,掌握中国盆景文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不敢懈怠,他白天黑夜地看古书,不管是地方志、文人趣味书还是绘画书,从中寻找“盆景”的蛛丝马迹,这就像是大海捞针,有时一连看上两周,毫无线索。四年之中,他的视力速度下降。古籍资料不能拍照和复印,他就认认真真地抄写下来,十几厘米厚的抄写本,他分门别类地装订了十几册,厚布金字的封面,里面收藏的是中国盆景一脉贯通的美学文化、技术演变,以及中国盆景与日本、韩国等国盆景的比较研究。 
       
          这四年,也是他人生中最艰难困窘的日子。当时在留学生中间流传着一句话,叫“没苦吃比有苦吃更苦”。刚刚结婚的李树华没有积蓄,助学金微薄,生存似乎一下子到了底线。所幸,园林专业出身让他能够在园艺公司打零工,为了应付繁重的学业与工作,他每天凌晨坐4点的头班车走,晚上10点才到家。有一次,他站在高高的松树顶上剪松枝,搬动沉重的大石头做山水盆景,不小心被树枝磕破了头,鲜血流了出来,老板一句话不说转身就走,让一向以出身农村的苦孩子自我鼓励的李树华不禁泪流满面。 
          
             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为之付出无数辛苦的中国盆景文化研究终于没有辜负他。日本颁发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条件十分苛刻,申请人要在一级刊物上发表3篇论文,而且入选比例只有5000,李树华在日本造园学会最高级别刊物《景观研究》上发表的3篇论文,使他顺利地戴上了博士帽!  
          
            回国效力    李树华从来没有产生过要在日本度过一生的念头,是对盆景的追求与命运的脚步一直在推着他前行。时光茬蒋,转眼之间在日本已经过了十年,自己近二十年的研究归宿究竟应该在哪里呢? 
            
               博士毕业后,李树华留在日本京都大学做招聘学者,相当于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的领域进一步扩展到园林史与花卉史。1999年,日本姬路工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所在全国招聘老师,李树华应聘一举成功,职称直接被定为副教授,聘期为终身制。应该说,这次成功是他长期辛苦工作的回报:首先,日本大学对中日古典文化研究非常重视;其次,李树华从制作盆景以及园艺公司打工的经历中,锻炼了精湛的园林技艺,在教授园林历史文化的同时,还能指导学生实习;学校也曾多次考察李树华的人品和科研能力,发现他在这些方面都无懈可击。在姬路工业大学的工作待遇是优厚的,年薪}o多万人民币,他过上了让日本同龄人都羡慕的生活。2001年,他又荣获日本财团法人村尾育英会学术赏与奖金,成为获得该学会奖的第一位外国人。
               
                   事业生活都是那么圆满,然而独在异乡为异客,一种漂泊茫然的感觉时而袭上心头。2002年,李树华出国正好to年,他偶然回国讲课,当车行至北京崇文门,他迷路了,“这是哪儿?我怎么都不认识了r,北京在十年之间的巨大变化,祖国在经济、科研等领域的蓬勃发展,让他作为一个中国人,深深地感到自己“被抛弃了!’
               
               心潮起伏,再也难以平静。2003年,正值人生40岁的当口,李树华身在日本,思绪却情不自禁地常常飘回祖国:多年的研究植根于祖国文化,如果让它们在日新月异的祖国学术界发扬光大,其意义比对趋近饱和的日本学术界不知要重要多少倍!李树华是一位学者,那种学有所用,报效祖国的成就感,相比异乡优裕的物质生活,显得那么富有价值,令人向往。
               
               
                   2004年4月,带着85个箱子的书籍资料,李树华携妻带子回国了,应热情邀请,他很快上任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任教授职位,“最宝贵的青春在日本度过,剩下的时光更加宝贵”,带着这种心情,他迫不及待地投入工作,将在日本参与的“园林历史与文化”、“生态园林的规划设计”等课题研究一一开展起来。 
               
           生活似乎又兜了一个圈子,和青年求学时一样,由于行业所限,“盆景”仍然不是李树华的“主业”,然而现在的他掌握着中国盆景文化史的宝贵研究成果,其学术起点已是今非昔比了。是爱好,但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满怀热情地投入到《中国盆景文化史》的书籍编写中,同时,他和其他高校老师合作,着手编写全国农业高等院校的盆景学教材,以圆多年的一个梦想。  

                      无论身在何处,无法改变的是,盆景始终是李树华一生的挚爱。     
       
 
>更多关于中国盆景文化史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