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秋华十分强调搞盆景艺术的悟性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邹秋华十分强调搞盆景艺术的悟性

日期:2018-09-19 22:27:11     浏览:16    
核心提示:邹秋华十分强调搞盆景艺术的悟性,悟性来自天赋,也来自勤奋带来的修养。盆景艺术处于园艺这一行的最高端,涉及学科包括文学、美术、植物学、土壤学等方方面面,一个盆景,是立体的画,
   从栽竹子到做盆景 
    
       邹秋华是江津人,一家人跟着修铁路的父亲到处跑,1952 年成渝铁路通车后,全家人到了成都,邹秋华就在铁中读书。1959 年,市文化局招工,用邹秋华自己的话说,初中毕业的他糊里糊涂就参加了工作。当时可选的工作有电影放映员、公园园艺工等。邹秋华的第一心愿是当放映员,因为可以天天免费看电影。但这个工作很受年轻人欢迎,名额已满,邹秋华想自己喜欢植物,就选择去公园,被分到望江楼公园,一直干到退休。  
 
      不久,邹秋华参加了文化局办的一个园艺技工培训班,还上了语文课,也学到了一般的园林知识,草堂寺的李忠玉也来给他们上盆景课,这些老师傅都不善言谈,给他们一些盆子、石头,让他们练习一些基本技能。邹秋华由此对盆景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邹秋华十分强调搞盆景艺术的悟性
  
      培训班上完,邹秋华没能搞上盆景,而是进了公园的园庭科栽竹子。1964 年公园由 90 亩扩大到 170 亩,栽竹子的工作量大增,前前后后他栽了 3000 垄竹子。工 作之余他就在成都各大公园巡游。那时成都的公园确定了各自的风格,比如望江楼公园以竹子为主,杜甫草堂以梅花、时令花卉为主,人民公园是菊花,武侯祠、南郊公园海棠争艳等。各家也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了各自的盆景艺术。1959 年,陈毅在南郊公园参观了盆景后欣然题词:高等艺术,美化艺术。这个匾额现在还悬挂在南郊公园管理处的入口。 
   
      邹秋华说,做盆景,公认技术力量最强的是草堂,有李忠玉为代表的一批川派盆景老艺人。这些老艺人一是因为文化所限,不太能表达,还有就是往往比较保守,一般不会主动教学生。邹秋华常伙着这些师傅坐茶铺,套出很多东西。邹秋华的烟瘾酒瘾,就是那时为了偷师学艺,泡茶馆泡出来的。 
      
         所以,邹秋华的盆景技艺基本是自学,他后来告诉徒弟,学盆景一定要多看、多问,当然多做是少不了的,因为毕竟是要实际操作的手艺活儿。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园林局副局长杨玉培一直支持鼓励邹秋华,建议他多看古画,为此,邹秋华还买了《芥子园画谱》来揣摩,有时还能画上几笔。 
         
            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直到 1972 年,邹秋华才正式开始做盆景。望江楼公园的盆景艺术一直很有特色,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就展出过蒋庭铸做的一批竹石盆景,蒋也是著名的金石雕刻家,现在薛涛笺的图案就是他刻的。邹秋华决定在前辈的基础上,利用公园特点,继续发展竹石盆景。邹秋华长期与竹子打交道,喜欢竹子的清雅,也了解竹子的特性,他就地选材,自己培养,做出了一批很有意思的盆景——    有一件名为“相思”的作品,是竹林掩映的农家茅舍,篱笆墙、弯弯的小径、溪流环绕,是川西坝子典型风景;  
            
      公园的甜竹,被玩耍的小孩碰断了,老疙瘩挖出来,邹秋华进行培育,直到疙瘩上发出新叶,再配上一垄竹笋,取名“劫后”……    从事盆景艺术几十年,邹秋华时刻沉浸在这种创作的愉悦中,当然也常陷于灵感阻塞的痛苦中,不过,当灵感闪现,茅塞顿开,痛苦又转化成加倍的快乐。 
      
         据邹秋华讲,上世纪八十年代,草堂寺参加全国二梅协会在武汉搞的一个展览,请邹秋华帮忙。作品长途跋涉被火车拉到武汉,花残枝折,原来的设计作废了,只有利用现有材料临时组装一个以松竹梅为主景的作品。邹秋华一边弄,现场大家七嘴八舌取名,邹秋华都没开腔。直到下午,一个叫刘学年的年轻人找来说,师爷,不要焦了,叫“双清伴瘦影”怎么样?邹秋华应声:就是它了!韵味、意境全出来了,比什么“岁寒三友”不知高妙多少倍。
         
         所以,邹秋华十分强调搞盆景艺术的悟性,悟性来自天赋,也来自勤奋带来的修养。盆景艺术处于园艺这一行的最高端,涉及学科包括文学、美术、植物学、土壤学等方方面面,一个盆景,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如果做出来不能给人美的感受,那只能是一个匠人。     
 
更多>盆景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