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进货的车要在基地门口排队,今年这种情况基本看不到了。”滕柳红在谈到今春多肉市场变化时说。这并不是上海地区特有的现象,漳州、山东等地亦是如此。这一方面是由于产量增加、供货充足,经销商不再着急大量备货;另一方面,新基地和大宗批发数量减少,使得走量不如以前明显。另外,随着其他地区多肉种植的兴起.跨区域调货数量在减少。
多肉兴起初期,漳州和上海凭借老产区的声望吸引全国买家,随后山东作为新产地崛起,初期不为人知,部分产品流入上海、漳州销售,随后快速扬名,在多肉产业中争得一席之地。在多肉热潮席卷全国的同时,多肉生产可谓遍地开花,不但广州、杭州、天津、北京等地的老玩家聚集区生产快速兴起,其他地区也迅速出现了各种规模的生产基地。大大小小的新基地迅速从老产区的“客户”变成争夺市场的“敌人”。
“现在大部分地区周边都有生产基地,一些小额批发商都是就近采购,淘宝大户很多都有自己的基地,因此区域间调货实际上在减少。”龚铮说,地缘优势使得新种植者也能从多肉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还有些强有力的新产区直接从老产区“挖墙脚”,其中云南最为典型。云南多肉种植自 2013年兴起,其凭借优异的气候条件,产品持续占据市场价格高位。而且不少漳州、上海和山东的种植户都有在云南发展的意向。“做零售要讲品质,漳州气候条件明显拼不过云南,所以我就直接去云南种了。”“见异斯迁”的种植户吴庆辉 2015 年 6 月落户昆明宜良,现在基地面积达 30 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