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大量多肉品种被引到国内,但很多品种没有很好地运作,就被淹没在新品种热潮中,国内需要时间消化这些新品种。”赵辉说。与中低档多肉降价同步。原本被作为新品种引进的多肉快速贬值,比如‘雪兔’去年 4 月国内价格为每株 3500 元,现在批发价为 200 元;‘蓝色惊喜’去年春季每株批发价为 300 元,现在每株 40 元;‘海琳娜’、‘026’等一大批品种价格也直线下滑。
新品种吸引力降低的另一个因素是新农场减少。不少新农场希望后发先至,因此在资金允许的状况下,一般优先选择新品种起步,新农场减少后,对新品种的需求同样减少了。
原本因繁殖速度慢,价格相对坚挺的十二卷属多肉也将面临降价大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量组培的‘冰灯玉露’、‘楼兰’、‘OB’系列等流入市场,导致今春玉露价格走低,高端万象等也可能身价不保,因此不少人打算等待 3 年后产品大量上市再低价引种。
“其实生产端对中高端品种的需求缺口还很大,但不像以前只要是新品种就追,现在大家的选择比较多。”青州千卉多肉繁育中心负责人单连娟说。作为种苗商,千卉元宵节前就将春季总货量的一半订购出去,‘皱叶月影’、‘福娃’、‘桃蛋杂’等新品种都非常受欢迎。一些客户还订购了明年的种苗。
“去年很多人就比价格,不太重视品种和品相;但今年经销商和消费者明显更‘懂行’,知道什么是好货。就像我一直说的,多肉就该是有品相、无品种。”周建桥认为。现在市场进入了品相比品种更重要的时候。
新品种的日子不好过,老品种的日子也难捱。由于去年冬季遭遇极寒大气,‘金钱木’、‘艳日辉’、‘玉吊钟’、‘白姬之舞’等不太耐寒的品种大量死亡,所以不少人预期春季这些品种价格会上涨,结果北京等地生产的产品反而不好卖。“在其他普货价格下滑的情况下,这些品种因量少价格没下降,但采购商纷纷选择其他品种代替它们,因此反而被剩下了。”谢伯炜说。多肉整体价格下滑后,同一价格区间的品种增多,下游批发商和消费者的选择面变宽,同质化产品的替代效应更加明显,这也意味着普货的“‘吉娃娃’传奇”很难再上演。“一些小农户对新品种不太关注,反而种植龟甲龙、弹簧草、酢浆草等偏门小品种的人在增加。”龚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