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调整 转型重“变”
花卉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岔路口,到底如何转、往哪儿转?
“避开正面竞争、选择优势品种是跳出低迷市场的一个方法。”江苏省大丰盆花研究所所长潘春屏分享了企业的发展变化。面对自身草花种苗销量下滑 30%的市场现状,大丰紧抓拳头产品,在瓜叶菊和花毛茛的选育和种植上下力气,稳定优势;其次,尝试选育波斯菊、紫藤、桃花等优良品种,为企业后续发展增加“筹码”;此外,公司还做长线投资,种植大叶黄杨、罗汉松等 3000多株,准备 10 年后出售。
选品种是一种方式,换品种也是一种方式,如威海绿苑花卉有限公司就从最初草花生产转向宿根花卉,然后转到绿化景观工程、高档盆花生产,如今公司开始种植多肉植物,跟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青岛智勇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转变得更为彻底,今年完全停止蝴蝶兰生产转向韩国多肉进口及生产。该公司总经理沈相敏认为,果断寻找市场利润点是企业的生存之道,而且多肉植物也能让人“上瘾”,数量庞大的消费者群体让多肉产业发展潜力不可预估。
花卉转型时候需要变化的不仅是产品,还有方向。企业要重新定位市场,在变化的市场中以“变”应变。浙江金五月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明荣认为,虽然处在困难期,但企业还是应该用今天的利润来布局未来,才能获得更好发展,而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就是开拓家庭消费市场。国内家庭消费市场仍处于觉醒阶段,但已表现出良好势头。浙江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种苗事业部副总经理涂生龙介绍,该公司生产的铁线莲、英国月季、绣球等庭院花木品种近年销售增幅大,朱顶红、洋水仙、郁金香等种球品种也从市政、景区应用向个人消费倾斜,而仙客来、盆栽康乃馨等园艺盆花品种销量增加,风铃草等精致草花品种转为面向家庭的盆栽方式获得的效益也超出预期。
发掘衍生产业经济“红利”
“跨界发展”是个热门词汇,花卉行业“跨界”寻找的新发展机遇体现在花卉旅游和花卉深加工等领域。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各种花卉旅游园区,为花卉业注入新活力。花卉与旅游跨界融合延伸了产业链,一方面带动花卉业自身发展,如涂生龙透露,公司的‘冰岛虞美人’、‘柳叶马鞭草’、波斯菊等适合花卉旅游园区的品种,种子销量从去年的近乎零迅速扩大到今年的 1500 万粒;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附加效益,如门票、附带礼品及餐饮消费收入等。据悉,江苏荷兰花海今年仅“十一”黄金周就接待游客 53 万人次,花卉旅游市场潜力可期。
“目前行业现状下发展花卉旅游可能是一条出路。”潘春屏说,研究所不仅与荷兰花海达成合作关系,还提供技术支持、供应草花品种等。潘春屏还准备开发以紫藤为主的旅游观光园区。广州旺林园艺则尝试打造一个集花卉、休闲、餐饮、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花卉旅游项目,将“赏美景、造景观、享艺术、爱订制、乐相聚”等众多功能集于一身,向第三产业倾斜。
市场遇冷不惧“冰点” 2012 年消费形式调整以来,花卉行业发展走入低谷,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产业发展的“冰点”,对于市场显现的低迷态势,不少与会代表认为,这种伴随着“阵痛”的调整转型契机对行业未来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
“政策调整后,市场优胜劣汰作用显现,留下更专业、更有实力的企业。”北京市花木公司天卉苑研究所销售主管林小飞说。以草花行业为例,市政绿化、工程项目等受政策冲击,草花用量大幅缩水,此时质量把控严格、服务更专业的企业才能生存。转型调整期也暴露出产业发展的一些痼疾,如草花行业低水平运作、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厦门爱垦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詹瑞琪在发言中强调,眼下日子难熬,但这也是考验企业软实力的时候,督促企业转变思想、适应市场。
花卉行业在波动中前进,起伏的市场状态也是产业走向平稳、成熟的必经之路,所以从业者应摆正心态,积极应对和迎合市场变化。陕西苗木繁育中心主任张海平提出,从业者不应悲观、急躁,遇到行业低潮也要保持冷静,因为投身农业本身就应该有恒心,行业调整的过程虽然缓慢、困难,但相信会有一个好结果,行业未来仍可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