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个造型精美的花盆中,长相奇特的“石头”让刘珍吃惊之余,也勾起了她的好奇心。当伸手刚触碰到其中一块“石头”的时候,刘珍像触电般瞬间缩回了手。她不敢相信手上余留的触感,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站在一旁的彭倩看着满脸惊讶的刘珍忍不住笑出声来,经过她一番解释之后,刘珍才恍然明白,眼前这些骗了她的“石头”,原来就是当下受人热宠的多肉植物。她更不知道,正是这些多肉植物,让彭倩将要倒闭的花店又重振旗鼓。 市场升温 由于花卉电子商务的不断兴起,可爱型、小巧型、迷你型盆栽成为市场热销产品。原本藏身于屋顶瓦脊、路边草丛、山坡荒野中的多肉植物瞬间实现逆袭,逐渐登堂入室成为年轻人垂爱的新玩意儿,也成为众多孩子的“宠物宝贝”。
经报记者走访景星、博园、春苑等昆明市区多处花鸟市场发现,在众多种植类花卉植物售卖的店铺中,多肉植物往往被摆放到了店铺中最显眼的位置。
景星花鸟市场内一位售卖多肉植物的店家告诉经报记者,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多肉植物多为景天科、仙人掌科等,品种以吉娃娃、石莲花、小玉、紫珍珠、大小和锦等为主,价格从几块,几十块甚至到几百块不等,市场销售趋于火热。
和普通植物不同,多肉植物具有体型娇小、不占地方、造型可爱、容易种植等特点,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植物盆栽之一。显然,多肉植物不断显露出来的“吸金能力”,正在攻陷不少人的钱包。
据了解,多肉植物是多浆,叶片或茎叶肥厚植物的统称,常被“肉粉”们亲切地称为“肉肉”“美肉”。
2013 年 6 月,刚大学毕业的彭倩没有四处忙着投递求职简历,而是毅然决定自主创业。出于对植物的喜爱,她把创业的目光聚焦到植物身上。
“看着大街小巷售卖的都是常规植物,我决定从新、奇、特下手。在淘宝网看到有人售卖造型奇特的多肉植物,于是就决定试一试。”
当彭倩满心欢喜地在昆明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多肉植物实体店后,却发现情况并没有当初预想的那么称心如意。“除了亏本,我不知道在开店后的近 6 个月内我还能干什么。”
正当彭倩决定放弃这烫手的山芋另谋出路时,情况却出现了转机。2014 年春节过后,到店里来的顾客陆续增多,由于春节期间疏于打理,许多多肉植物反而长势“出彩”,因此成为众多顾客争相选购的对象。
“2014 年云南的多肉植物市场不断升温,正因为如此,我的小店才得以生存下去。显然,我的第一桶金也从多肉植物而来。”
听着彭倩的讲述,刘珍又再一次把目光锁定到了手中握着的那盆多肉植物身上。
发展布局 由于耐旱、耐寒、耐贫瘠、繁殖容易等因素,多肉植物遍布除南极大陆以外的世界各地,全世界共约 1 万余种,大多数为多年生草本和木本植物。
发展布局 由于耐旱、耐寒、耐贫瘠、繁殖容易等因素,多肉植物遍布除南极大陆以外的世界各地,全世界共约 1 万余种,大多数为多年生草本和木本植物。
事实上,非洲和美洲是多肉植物的原产地。南非、纳米比亚、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墨西哥、美国西南部分布有大量的野生多肉植物。我国西藏以及朝鲜、日本均有广泛的景天科多肉植物分布。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国内“肉粉”林立,玩家越来越多,市场趋于活跃。因此,我国多肉植物产业在近年来实现迅猛发展,生产遍布山东、广东、福建、浙江、北京、上海、云南等地。
但从云南方面来看,多肉植物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全省现有种植面积不过百亩,斗南盆花市场及市区小店销售的产品,大多来自山东青州、广东等地,也有的来自山野,价格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生长 3 年左右的多肉植物,零售价高达数百元。
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草本观赏植物研发中心副主任、多肉植物研究专家吴学尉坦言,云南大部分地区都适合种植多肉植物,目前在昆明附近、玉溪、红河、大理、丽江等地都有种植,但种植的规模并不大。
吴学尉认为,由于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云南本土自己培育的多肉植物品种还不多。“云南想要布局多肉植物产业,还是要培育和打造属于自己的多肉植物品种。如果总是依靠从国外引进,
对云南多肉植物产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值得关注的是,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与刘家花坊共同合作,通过杂交选育的盆栽多肉植物新品种“阿萝”、“燃灯莲”和“雪佳人”,日前已在云南省林业厅获得注册登记,成为国内首次培育成功并注册登记的多肉植物新品种,预计明年将会投放市场进行销售。
显然,如今的彭倩对于自己的多肉植物小店已经信心满满。“也许不用多久,我店里销售的‘肉肉’将直接来自云南而非省外;也许不用多久,我店里销售的‘肉肉’将与‘云花’一道销往省外,装点更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