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市场红火引发众多厂家追风盲目投产。在花卉业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多肉植物也未能幸免,甚至更甚。相比其他主流花卉品种,多肉植物进入门槛更低,对生产环境要求也不高,虽然养出精品很难,但对于市场大量销售的常规品种来说,叶插自繁上量非常容易。尤其是去年花卉行业进入低谷期时,多肉的红火仿佛带来一线生机,无论内行、外行都纷纷涉足,企业规模化投产、家庭作坊式生产,一时间多肉植物生产应声而起。
针对这种追风投产的情况,去年就有业内人士担忧:“明年多肉常规品种或将烂市。”然而今年多肉依旧红火,厂家走货依旧顺畅,在行情看好的表象下,殊不知多肉产量的扩增已大于现有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有很大一部分扩增出来的产量只是被其他新建厂家买去用于繁殖罢了。试问,厂家在扩量投产之前,对多肉植物的生产技术掌握几许?对市场需求量是否足够了解?
其次,品种炒作大于自身价值。“这是欧货还是韩货?”对于大多数“肉粉”来说,衡量多肉好坏的标准便是欧货、韩货和普货,一株欧货或韩货售价会被炒至几百、上千元不等,而几元、十几元的普货则被认为是“入门级”,只有那些真正的多肉发烧友才能从品种、株型成色和品质方面辨别价值。而多肉生产商对品种的认知又有多少?哪个品种好卖就生产哪个,甚至有些企业将全部产品“赌”在一两个品种上。品种炒作现在已经出现泡沫,价格开始大幅回落,一旦需求量缩减、泡沫破裂,势必会血本无归。
再次,目前家庭消费是唯一途径。多肉植物的红火得益于网络电商等销售平台的兴起,也正是借助电商销售,从业者将多肉快速打入百姓家庭,其他盆花品种则难以享有这个优势。多肉植物主要面向百姓消费市场,虽然这与花卉产业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但笔者担心消费途径过于单一,多肉植物可以通过其他形态,在家庭消费市场中进一步提高认知度,搭建更加多元化的销售模式;或者未雨绸缪,拓展家庭消费以外的市场。
多肉植物火了,对于目前拓展家庭消费市场最好的花卉品种,笔者自然希望它的保鲜期能够更长久,但对于火热背后隐藏的诸多问题,也要客观直面,冷静思考,只有消除隐患,多肉植物才能更健康长久地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