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虽然集居城市,仍然留恋、酷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为适应需要产生“囿”、“苑”,发展形成“自然山水园”;产生“画”,发展形成“自然山水画”;产生“盆栽”,发展形成“盆景”。随着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提高,各个艺术门类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提高。 据现有考古、文献记载,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一片五叶纹陶片,陶片上刻有一方形陶盆,上栽形似万年青的植物,说明早在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4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将植物栽入器皿供作观赏。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中绘有陶质卷沿圆盆,盆内栽有六枝红花,置于方形几架之上,植物、盆盎、几架三位一体的盆栽形象,特别是几架的使用,说明早在东汉就已把盆栽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南北朝(420-589年)山水画兴起,当时画家宗炳遍画平生经历过的山水,张于一室,以供卧游,并写下《画山水序》,序中说:“昆间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初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这种对“咫尺千里”和“小中见大”的体会,既能促使他把山水树石缩在素绢上,成为山水画,也可启发他把中山水缩入盆盎成为盆景,可足不出户,高枕卧游。
唐代(618- 907年)出现了山水画,盆栽者应用山水画理将山石与植物组成盆景作出可贵的贡献。广州盆景艺人孔泰初、莫眠府、素仁、陆学明等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受岭南画派的山水树木绘画技法的影响,创造了以顺其自然的“截干蓄枝”剪枝造型,形成具有“飘逸豪放”特色的岭南盆景;苏州盆景艺人朱子安在著名作家和园艺家周瘦鹃指引下,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对传统的“顺风式”、“垂技式”、“六台三托一顶”等手法进行创新,创造“粗扎细剪”的技法,制作力求顺乎自然,使其千姿百态,各具风韵;上海盆景艺人殷子敏率领其学生,博采众家之长,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艺术和外来风格的基础上刻意求新,创立了“雄健精巧”的海派盆景。
除各地园林部门建立盆景园,培育、创作、展览盆景外,不少城市业余爱好者,在工作之余,常以制作、欣赏盆景作为爱好。
1979年9月至10月,国家城建总局在北京主办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盆景艺术展览,展出各类盆景1100多盆。这以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每隔数年,举办一次“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使中国盆景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迅速发展。
1979年9月至10月,国家城建总局在北京主办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盆景艺术展览,展出各类盆景1100多盆。这以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每隔数年,举办一次“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使中国盆景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迅速发展。
同时,我国盆景界积极参加国际重大展览,利用各种机会宣传中国盆景艺术,使中国盆景走向世界,并已在国际盆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