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依然是人声鼎沸,摩肩接踵。
28 岁的季萌是个资深“肉粉”。早在 2016 年,她无意中买了一盆“格林童话”多肉,从此一入“肉坑”深似海。接下来的几年里,她的肉肉队伍不断壮大,如今家中的多肉已近百盆,一阳台已经摆不下了。她说,近年多肉最大的变化就是品种多了,身价便宜了。“两年前一盆‘海琳娜’要一二百元,现在竟然降到了二三十元。拿普通的‘静夜’来说,前两年一小盆卖到过 40元,现在是 8 元一小盆,就连‘静夜’群也只卖 15 元一盆了。”
近日,记者在北京四环花卉市场发现,一排排多肉被整齐地摆放在大厅多个显眼的位置,肉嘟嘟的身躯,肥厚的叶片,吸引了不少前来选购的顾客。
一位女士正在兴奋地挑选着多肉植物,尽管她手上已经是大包小包的买了不少,但还是乐此不彼。“真便宜啊,去年这时,我买一盆马库斯最便宜也要 12 块钱,现在买两盆也就这个价。”她告诉记者,家里已经养了好多肉肉,但每次来还是忍不住买买买!
记者注意到,象白牡丹、黄丽、玉珠帘等为代表的老品种,开价都不高,更有好几家摊位打出了 10 元 3 盆、10 元 2 盆的价签,许多消费者拿着商家给的长方形纸箱认真挑选,有的是六七盆,十几盆的也不在少数。“卖得好的是 2 块、5 块的普通品种。50 元以上的拼盘卖不太动,至于那些 100 块以上的贵货更难卖。我们基本上没多少赚头,走走量得了。”
一位女摊主告诉记者,去年 11 月开始,多肉市场整体价格走低,销量下降,今年以来持续低迷,普货价格同比去年打对折,像黄丽、玉珠帘等传统品种,去年每株 2 元,今年 1 元左右,最低时 5 毛到 8 毛就能买一株。带盆的普通款多肉,去年 10 元一小盆,现在 10 元两盆。至于单株卖过五六十元的“奥普琳娜”、“蓝苹果”等,现在 13 到 20 元便能拿下。
多肉植物价格为何会跳水?资深玩家张先生透露,多肉繁殖简单,投入不大,大棚普货平均每盆的成本只要 0.5 元,卖 1 元钱就能赚,于是许多地方养殖户开始大量扩繁。而在另一方面,电商和实体多肉店的拼杀,也导致多肉价格一降再降。淘宝上常出现“一元秒杀”的多肉。这些多肉大多是中低端的,价格在 1 元到 6 元不等。张先生说,多肉植物的受众群体还是以 80、90后为主,且多肉植物本就是基于网络营销火起来的,一旦量多,线上店铺肯定会先降价来分一杯羹,这样又挤占了一部分销售市场。
那么,持续热销的多肉市场还能火多久?“多肉天生具备吸金能力,让人不自觉地掏钱购买。”对于这个市场的未来,大多数的业内人士仍然看好。目前来看,多肉植物肯定是有市场的,但价格不会再暴涨。
“多肉植物迎合了年轻消费群体,它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未来依然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多肉流行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经营咖啡生意的陈先生很看好多肉的市场前景。他说,多肉植物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未来依然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甚至会带动不少产业的发展。“我的咖啡馆里就摆放着许多多肉植物,大家在品尝咖啡的同时,可以静静地欣赏,这也是一种心灵的放松。”
在他看来,多肉植物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大家购买的是一种文化,抑或是一种生活方式。“相比较于日本和韩国成熟的多肉产业来说,眼下,国内的多肉市场还处在无组织、无序发展的状态。”他告诉记者,在国外,多肉不再是一盆摆放在办公桌上的植物,已经出现了不少多肉主题咖啡馆以及多肉手串等产品。对此,不少业内人认为,注重多肉文化体验的主题店,还有待开发;此外,还有一个方向是应避开普通热门品种,走向更专业化的品种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