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走出新路子
40 岁的杨建科是金凤区良田镇园林村村民,此前在外打工的他,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放弃在外赚钱,回到村里种温棚。记者在园林村温棚园区看到,村民们忙着采摘,客商仔细挑选,一派忙碌的场景。
“过去在工地上打工一年收入也就是 3 万多元,还得算上来回的路费和吃饭钱。我回家在村子上建了大棚,3 个棚种的西红柿和吊瓜一年收入 9 万元。而且客商都是上门来收货,根本不用来回跑着卖,这可比出去打工强多了。”杨建科乐呵呵地说道。
曾经杨建科给别人打工,如今自己建了温棚,政府有补贴,年收入可观,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自家 3 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还得雇人帮忙。”杨建科告诉记者。
其实从去年开始,在园林村像杨建科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经过多年发展,园林村已经形成了温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三大主导产业,其中瓜菜产品在市场已经占有了一定份额。目前,村里已建成了“千亩万间”温棚园区,1090 栋温棚覆盖了全村的 1037 户村民,年产量达到850 万公斤,移民的人均收入都已过万元。
“下一步我们想把目前种植的产品进行改良,提高产品质量,再就是把村里的产品注册商标,
增加品牌效应。其实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吊瓜、西红柿是传统设施农业,但如果能够将传统产业引上新路子,同样能给老百姓创收,为脱贫攻坚助力。”园林村驻村第一书记高杰说道。
经济、生态和社会融合发展
如果说园林村走的是传统产业新路径,那么在园子村,则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园子村现代产业园区记者看到,十栋温棚并没有种传统的瓜菜,而是种植着多肉植物。一颗颗多肉长势良好,打工的村民们忙碌着。
“听说家门口的这个温棚招工,就过来了,自己家里种了 10 栋棚,有点收入,打工还能再赚点,听说如果我们干得好,棚里的花卖得好,以后我们还能入股呢,还有企业租金分红,那生活肯定更好。”园子村村民告诉记者。
“目前我们种植培育的多肉达 170 多种,随着项目地建设运营,不仅为园子村贫困户及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让贫困户和农户实现致富增收。同时除了批发和线上销售外,未来我们还将探索 DIY 自主分类栽培等形式,带动多肉植物的销量,产生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宁夏荣源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彩荣告诉记者。
“示范园区经过考察,决定发展新、奇、特的产业,因此引进了多肉种植企业,通过产业带动建档立卡户脱贫,实现种植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把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除了多肉大棚,园区还有经果林,所以未来将发展餐饮业、观光农业、休闲娱乐等产业,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融合,真正达到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预期效果。”园子村村委会副主任汪洋告诉记者。
据了解,到 2020 年,金凤区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区变园区,园区成景点,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产业兴旺的现代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