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借助互联网平台促销
自2012年开始,卖花渔村每年举办梅花摄影、乡村旅游节等,提升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随着通村公路建设,特别是随着网络电子商务的逐渐兴起,卖花渔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批年轻人带领村民通过网络拓展市场。目前,村里有50多户村民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微信、微商进行线上销售盆景。他们在网上不仅卖自家的盆景,还义务帮助村里其他花农销售。去年,该村支书洪定勇的儿子就通过网络联系了3批客商到村里购买盆景。其中,来自山东林营的客商在村里一次性就挑选了20多万元的梅花和罗汉松盆景。
而且近两三年的盆景销售,不仅仅限于春季和冬季的繁忙,就连往年淡季的夏季也忙碌了起来。2017年,该村盆景网络销售额突破500余万元,解决就业300余人。优质的盆景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和便利的物流,正不断走向全国。电商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盆景的销售,带动了该村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该村经济转型发展。
4.2积极组织开展学习交流
近年来,该村紧紧围绕“兴村富民”目标,以“产业+文化+旅游”的新型产业经营模式,让村民在产业链上比作用、做贡献,开展技艺交流和参展,发扬和传承徽派盆景制作技艺,通过传统销售+网上销售,扩大经营渠道,增加经济效益,强化品牌营销,设计卖花渔村,完善售后服务。同时,卖花渔村的许多年轻人主动到外而去学习新的盆景制作技艺,研习闽南派、苏派等各派技艺,提高盆景制作技术。年轻一代盆景艺人己逐步将盆景造型的重点转移到自然式上,从传统模式中逐步脱离出来。除了梅花、罗汉松、侧柏等桩景,也尝试制作赤楠、构骨、角子枫等小型盆景,再陪衬上奇石,意趣横生。卖花渔村在2016年第七届安徽省花卉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个,银奖3个,铜奖9个的优异成绩。
4. 3加强非遗传承,提升文化内涵
卖花渔村徽派盆景技艺己列入国家非遗名录,该村现有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市级非遗传承人2人。徽派盆景造型技艺独特,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近年来,村两委积极做好徽派盆景非遗传承工作,培养青年盆景技艺人才近百名。卖花渔村还积极参加各类花卉盆景交流会,连续四年举办卖花渔村梅花摄影节,吸引了广大摄影和户外运动爱好者前来走古道、赏梅花,摄美景、品徽韵。
并且将每次举办的“卖花渔村摄影节获奖作品”在徽州府衙、黄山风景区、黄山市各大酒店等进行展出。同时给各摄影协会会员提供了一个锻炼平台,让更多的摄影爱好者得到了交流,以传播徽派盆景文化技艺,提升卖花渔村内涵。在全国各地著名园林及园林单位中都活跃着这里盆景制作经验丰富的卖花渔村花农,他们的作品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给人以美的享受。
4. 4发展乡村旅游,完善服务功能
优美的生态环境,赋予了该村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近年来,该村以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为契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健全设施;规范管理,提升素质;突出特色,围绕旅游发展经济。同时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以改善生态环境、交通环境、村中环境、饮水环境为主,大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硬化、净化、亮化、美化为重点改造村中环境,良好的生态、优美的村庄、畅通的交通有力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全村带来了人流、物流,也给群众发展旅游产业带来了机遇,村两委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借助旅游资源优势,改造庭院,发展农家旅游接待。整洁明亮的厅堂,摆满盆景的农家小院,成了该村农家乐接待的特色。
随着卖花渔村的名声大振,当地也意识到乡村文化的重要性。便把渔村小学的旧址修建了村史馆,馆内详细记录卖花渔村的历史及习俗,还有梅花品种及1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介绍。游客在欣赏梅花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经济发展了,村庄环境、卫生保洁、乡风文明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同时,该村在镇政府和郑村派出所的支持下,加强了技防建设。对卖花渔村名贵盆景进行拍照、编号、登记,建立专门档案,纳入公安信息平台,给盆景定制“身份证”。
截至目前,卖花渔村100余棵名贵盆景定制安装了身份标牌,40余户花农自发安装了监控探头。下一步,卖花渔村将深入挖掘更多的潜在价值和魅力,计划制作精品盆景,提升产品吸引力,建设集观光、展示、销售为一体的盆景精品园,把盆景产业与乡村休闲观光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