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仁是岭南派盆景的先师之一,与孔泰初一同被崇为岭南盆景二杰,至今,岭南盆景风格在此基础上发展着。孔泰初与素仁的作品虽然都是运用师于自然、近树造型的造艺手法,但两人的作品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风格,如国画,一工笔,一写意。
素仁,俗名陈素仁,广州海幢寺主持,1898年生,十多岁出家作僧人,1962年圆寂,终年68岁。索仁的作品,形态高挺清瘦,构图简洁随意,但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内涵和造艺基础,它如国画的大写意,随意几笔中凝聚着深厚的功力,盆景中如维纳斯,无需掩饰,却美态尽显.,精炼到枝叶多一枝觉多,少一枝觉少的意境,这需要极高的盆景艺术综合基础与修为。素仁的盆景风格受他的佛门生活和物欲超脱的禅家思想影响,因而显得超凡脱俗、孤高清雅、朴实无华。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盆景界中显得更突破与另类,独树一帜,形成鲜明的个性风格。与素仁和尚同代的岭南盆景人士苏樵、莫珉府等人同样风格的作品,均被尊称为“素仁格”,展现了一个盆艺风格的形成:距今半个多世纪,仍然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成为岭南盆景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丰富了中国盆景的内涵。(注二)
盆景在发展进步着,但鉴赏半个世纪前留下的素仁作品照片,仍让人感受到作品的魅力,盆景艺术不断发展,几十年来形成个人风格的不少,但能得到盆景界公认与接受,得到学习和继承,并让后人能以创作者名字命名的的盆景艺术风格,至今好像还没有再出现。可以认定,“素仁格”这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盆景形式,已跨越出岭南地域,成为中国盆景艺术中遗留下来的难能可贵的财富。
“素仁格”盆景形成已半个多世纪,经几十年盆景人的努力,表现形式已丰富多了,在岭南地区,外称文人树的盆景,却仍然崇称“素仁格”,这除了带有岭南人的地方情结和先入为主的传统习惯外,还因为“素仁格”的称谓明晰,有着鲜明的民族情不。
郑永泰先生在本刊一文章中提到:“素仁的盆景作品……是文人素养和道家哲理的集中表现,是‘文人树’造型的先行者”。(注三)“文人树”的称谓形成时间自己未有考究,但可以推算应于“素仁”后,“文人树”四五十年前应还未有出现,由于传媒、交通、信息等原因,盆景信息、技术交流不畅,十多年前在岭南还没有影响,同样,“素人格”盆景在岭南地区外也可能认知不广,这原因,可能是岭南人缺少宣扬,但对中国盆景有较深考究的人士,对岭南流派、素仁其人和素仁作品风格应是了解的。也可能是地方情结或导向因素,外地人士对岭南“素仁格”岔景甚至是素仁作品作交谈介绍时,很大部分还是以“文人树”作称,这应是对盆景历史渊源知识的理解把握不当,有意或无意间臆断为文人树而扭曲了岭南盆景人对“素仁格”盆景的情感,是对岭南盆景历史知识的知之甚少而有所缺失。
显然,“文人树”现今在国内盆景界惯称多、地域广,岭南地区的“素仁格”在地域上就显得狭窄了,但“文人树”与“素仁格”的称谓各有内涵,“文人树”是泛指和广义,是日本盆栽的“文人木”舶来含意,“素仁格”是中国僧人创立的盆景艺术风格,带有厚重的民族情怀,含意明晰,“是文人素养和道家哲理的集中表现”。(郑永泰语)
“素仁格”与“文人树”盆景应该是源同宗、景同形、意同韵,相同的盆景形式在国内出现不同的称谓有多方面因素,对“素仁格”和“文人树”形成的时间先后不探讨,但同一形式的盆艺,如果在国内盆景界能统一作称,应该对盆景的交流、发展、推动会显得更规范与方便,也显得更和谐和团结相融。特别是现今国内盆景事业发展较快的时候,有志之士提出振兴中国盆景,与国际接轧,那统一作称就显得很顺应潮流了。
赵庆泉大师提出:(注四)“文人树”的形式:“它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有着独特的长处。这种东方的形式在西方也颇受欢迎”。在谈到与国际接轨中:“民族化才是最好的国际接轨j‘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盆景与世界接轨切不可以丢掉独特的民族风格、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赵庆泉大师以他的阅历和视野,以国内盆景的历史与现状和世界盆景的发展潮流,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同时也提出了中国盆景融人世界中不要忽视的民族风格与精神。
带有刚毅、武士道精神的日本盆景,运用精湛的雕刻技艺改造作品,人为地造成枯干风骨并巧妙地冠以佛家的“舍利”名称,影响了世界盆景,我国的枯干式盆景也自然而然的让“会利”给替代了,使人提起“会利”盆景便认识或认为是日本风格,影响深远,此巧妙的运用,值得中国盆景界反省学习和借鉴。别让舶来“文人木”又把民族的风格同化了。
有着五千年文明文化的盆景发源国,充满中国历史文化素养的“素仁格”与“文人树”盆景,已经很有影响了,只是可不可以和有没有可能统冠以一个带有深厚民族情怀的称谓展现于国际盆景界呢?盆景起源于中国,但未能领先于世界,有志于中国盆景发展的人士都深有感受,正共同不懈努力,“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素仁格”与“文人树”相比,具更鲜明的民族风格与精神,有更明晰的精、清、秀、逸的“文人”画理。善用“素仁格”这中国盆景宝贵财富,把“素仁格”与“文人树”盆景统称为“素仁盆景”,在国内和国际盆景界中培养起一个鲜明特色的民族风格称谓,是扩大中国盆景影响力的一个举措,可事半功倍,让世界的盆景人士看到该风格的盆景便认知和称为“素仁盆景”。这愚想使人见笑,但这是一个小卒的憧憬。
素仁和尚已逝,素仁的作品也已消失,只留下宝贵照片,但素仁的创新意念与艺术风格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盆景,并得到继承与发展。“素仁盆景”弃“格”的称谓后,相对地扩展了狭窄的岭南地域,融进了盆景界规范术语。“文人树”并不是一个地方流派风格,因而,倡导“素仁盆景”,并不是否定一个风格,与各地流派和个人不会产生冲突,而是缅怀一个先辈,继承一种风格,宏扬一种情怀,体现一种团结,树立起一个盆景国风。愿有志于中国盆景发展的盆友、高层资深将帅,能达共识,同心致力,抛开各地方流派的观念界限,襟怀全国,做好导向,国风共扬。
愚想与憧憬,如能成真,那将会是中国盆景的一个进步和骄傲了。
注一:格指形格。等于形式、形体,岭南盆景界把此称作“格”,如木(红)棉格、柳格、梅枝格、风吹格等。1962年,广州盆景研究会出版的《广州盆景》图册刊登了几位作者的素仁风格的作品。
注二:素仁资料参阅1995年吴培德主编《岭南盆景》中素仁文章:《我对盆栽独创艺术风格的尝试》谢荣耀文章:《孔泰初、陈素仁盆景艺术风格特色》注三:本刊1998年四期郑永泰文章:《也谈盆景的意境》
注四:本刊1997年五期赵庆泉文章:《谈中国盆景与国际发展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