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天舟的黄荆盆景赏析
久闻盛名的河南盆景艺术领军人,中国黄荆盆景第一人雷天舟老师,从参加中国第一届盆景展至今,在盆景艺术的园地里默默耕耘了40多年。雷老师言语不多,为人十分谦和,虽已过花甲之年,从他朴实、善良的面容里,始终传递给我们一种值得信赖和令人亲近的感觉。
雷老师很小就踏入了社会,在南阳市医院绿化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直到退休才在南阳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南阳盆景村的“业勤园”。寓意勉励自己业精于勤。
业勤园占地六亩,盆景按品种摆放的井井有条,各类盆景成熟度相当之高,实不多见。
业勤园有雷老师积累经营了40多年,300多件盆景佳作汇集于此,一盆从未卖过。所以在业勤园里可以庆幸的看到中国盆景发展轨迹的缩影,领略和展望河南特色盆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可称为中国盆景发展轨迹的历史教科书。
雷老师勤于钻研,善于思考,执着以恒,技艺全面,对适合在河南一带生长的盆景树种,他都管理的得心应手。但他特别钟爱落叶盆景的四季换锦,对河南本地特色树种如黄荆、柽柳、石榴、枫树、榆树等更是有着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你只要和他攀谈起来,句句可入教科书。
被盆景界称为黄荆第一人的雷天舟老师,在管理近半园有30多年的黄荆盆景,枝条过度十分成熟老道,盆盆件件打理得干干净净,根干枝叶交代的非常清楚。
据雷老师说,这些黄荆素材于1980年在河南桐柏山偶得,至今已经30多年了。那个年代,雷老师苦于找不到老师,盆景书籍也是稀罕之物,他借一次出差去苏州的机会,看到了朱子安老师修剪盆景运用的粗扎细剪枝法,雷老师如获珍宝,时不我待,看在眼里,铭记在心,于是回家仔细琢磨,反复实践,经过无数个寒冬酷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门道。几十年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此基础上雷老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黄荆盆景制作风格。这些宝贵的盆景素材幸亏落到雷老师手里,不然因土地开发而毁,或因樵夫砍伐化作一缕炊烟。
盆景人一般不去繁殖黄荆,黄荆也一般不被看好广泛制作盆景。
因为黄荆很难做成收顶自然,出枝过度好且小中见大的姿态。黄荆枝条在生长中,只要断头打顶,枝条新陈代谢立刻破坏,其形成层增粗功能立马减弱,甚至永远停滞增粗。所以,我们看到的大多数黄荆盆景,一般呈现出大兜细枝或桩坯盆景景况,很少看到黄荆盆景上乘佳作。
虽然黄荆并没有入“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之列,但由于盆景艺术的发展,其对艺术表达水准的要求,远远突破了传统盆景树种的藩篱,黄荆在盆景艺术家手里,依然可以焕发出无穷的艺术光芒。
让我们从一件件令人震撼的黄荆盆景中,领略雷老师倾注在盆景中的自我,欣赏黄荆盆景的绝技呈现和文化内涵,看到他的艺术造诣和人生感悟在黄荆作品中的心灵表达和情感寄托。
雷老师创作的黄荆盆景,件件构图大气,犁地有声,或伫立、或探崖、或相依、或顾盼、或争让、或盘坐、或远眺、或托云、盆盆屹立如铸,件件恢弘如歌。
盆景人普遍认为,黄荆枝节和叶柄长,很难缩枝叶于身。雷老师培育的黄荆末端枝,可以无叶成片,小枝密如猬刺,齐如板刷,层层叠叠,饶干交错,收势聚顶,整体出枝互生左右,前后枝托,穿插隙间,远近照应,透视入画。最耀眼之处就是游龙于干身的舍利形成层水线,这种舍利水线形态是松柏盆景不可仁同一视的,晨辉白的异状舍利,烘托亚金色水线边缘全包凸立,舍利负带着形成层水线游云飘仙,时而蜿蜒曲扶,时而倾泻延伸,时而聚块包覆,时而分道扬镳;块状或网状的水线,清理和保留的如此具有张力,水线愈合走线经营的四面可赏。
从上看,势如瀑布卷石狂奔,从下看,依干攀岩直达其顶;舍利水线柔身相随,互补拙穴,藏露于身;舍利水线色淡素裹,银舍金线,似画胜画,似真还真;沧桑久愈的老干撕裂又合,合了又撕,好似供石,瘦透漏皱,想不到的美都有。恕我寡闻,奇景罕见。30多年如一日的黄荆盆景,坚如磐石,不朽一身,敲击舍利铛铛作响,回声清脆悦耳,已致石化。
再看每一盆的根盘,桩体围径,体量大小,经营重心稳健,培育根爪如龙,匍匐犁地,覆石不移;水线天地相连,舍利托负相随;根理舒展,直下平铺,不见交叉,没有遮掩,环体四周,绕景可观,又是一绝。
木本植物天生就有形成层愈合自我保护功能,水线会逐年包裹全树干,或水线凸起增加水分传输截面积的遗传修复功能,致使盆景水线与舍利视觉面积发生量变。30多年来,这一高难度复原维系技术,被雷老师触手生春调教运用得如似初衷。这是国字号的孤品,这是世界级的宝贵遗产。
雷老师深知,这些付注大半辈子心血的盆景已经传统了,可他还是想留下她们,感叹这些盆景的骨架和枝条是经过几十年的养护栽培,是假不了的。让她们继续印证中国传统盆景发展的历史轨迹,印证我们老一辈为探索盆景艺术而付出的辛劳。我会在园中将早已培育多年三角枫、对节、榆树和松柏盆景,以新时代的审美观,创作出具有时代自然美的盆景展现给大家,来完善我一生盆景创作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们预祝雷天舟老师在盆景艺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我们祝贺雷天舟老师在第五批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的推荐评选中荣获“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