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泉州举办全国第六届盆景展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2004年泉州举办全国第六届盆景展

日期:2018-08-07 22:24:06     浏览:11    
核心提示:另一同类作品《适者》2004年在泉州举办的全国第六届盆展获金奖,见本刊2006年四期刨作简介。这种形式的盆景在各次展览中,都吸引人们的好奇和议论,引发不少人的不同看法和意见,有说形式创新,有说不属盆景,有说不伦不类,
  榕树以其顽强、独特的生命力而著称,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山岩、墙壁,以其根寻吸养分,促成了发达的根系,绝壁逢生,茁壮成长,构画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一些更成为地方的人文景点,如东莞市“虎门沙角炮台”,佛山市“南风古灶“(如图1),广州番禺莲花山“清兵营城堡”等景点。茂盛的叶盖和盘根错节、斑驳嶙岣的根系,印证了景点岁月的沧桑,增添了景点的风光。成为就了一处处靓丽的景色。
1987年,一本《广州文艺》刊物,刊载了西洋画师的一张水墨国画,画面似一个特写画像:风化残破墙壁,一组苍劲斑驳的榕根,牢牢扎入墙逢。把榕树绝境逢生的生存特性和美态通过有限的画面充分展现出来。黑白的画面,残破的墙壁,茁壮的根系,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出新与旧、生与死的较量及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2004年泉州举办全国第六届盆景展
此画给了我一个启迪这种具有强烈地方特征的靓丽自然景色,通过画像可表达出,我觉得在盆景中,附石形式虽已有,但都未见有此类作品表现过,如能把这种景韵用盆景形式表现出来,那可能会是一个突破,一个新的表现形式o于是有了创作的思想冲动,但究竟如何做,能否做成,做出的效果如何,这些考虑在脑中冲撞着,无从参考借鉴,无从模仿学习,一段时候都在寻思。
何为盆景,是以盆为载体,种植上具有视觉美感植物的艺术品。缺少了栽植的盆,那如何做盆景?因而先要解决盐的问题,想表达的是榕树的生长景象——附壁顽强生存。就不可以用常规的盆栽种了,必须模仿出一个自然环境般的壁,又可种植的盆。这壁要自然,且能显岁月的久远,这盆耍种得上树,又能衬托出需表达的景观,两作用要混合一体。我感觉到,盆的造型构想,就需有一个思路的突破,这是创作目的可否达到的基本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前提。造好了“盆”,可以讲是成功了大半,能种上合适榕树就达到了创作目的,但能不能成为好作品,那应是后天需做好的工夫了。
1988年初,自家建房,用仿古陶砖装饰个别墙壁,忽发灵感,可否利用此仿古砖造块“墙壁”来作附壁盆景的载体?经再三思索,用水泥造了个前壁后槽的“壁盆“,并把壁做成不规则形,考虑好尺寸比例,贴上仿古砖,一块残破的“砖墙”告成,完成了创作的第一步,具备了创作的基础。
壁盆做好后,取现成的一棵榕锯去上部,留下二分一和底部三托枝,在“壁面“恰当位置开个与树根部相符的孔,把榕树种上,在左、右、下边附近预钻数个小孔,为日后培育引植小根留用。树种后平放近一年再竖放,那时有了点雏形了,但远未成景,需较长时日培养,应算完成了创作的第二步。根系的状态是该作品至关重要的表现,因而,培育根系是该作品的重点,刻意培育出气根再合适分布并加强养育,多施钾肥,并着意分段分次对奠挫伤,加速根的增粗和起疤。

 
泉州盆景展
经近十年的培育,作品基本成景了,命题《生存》,基本达到了“自然天成之趣,不烦人事之功”的创作意图与效果01997年,第一次出外参展(第三眉全国盆景展览<桂林>获一等奖),引起了圈中许多盆友的兴致和关注。自然环境中榕树的生长景态,首次成功用盆景形式表现出来。
另一同类作品《适者》2004年在泉州举办的全国第六届盆展获金奖,见本刊2006年四期刨作简介。这种形式的盆景在各次展览中,都吸引人们的好奇和议论,引发不少人的不同看法和意见,有说形式创新,有说不属盆景,有说不伦不类,褒贬之辞甚众。《适者》在泉州展时有盆友转交给我“刨新是不允许的一--”的字条意见,展览后也看到了本刊2005年一期“从《适者》想到的一…将创新与继承的两者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的文章。这些截然不同的意见,是对这作品形式的争议,是对本人的提示和警醒。
但我觉得,这是一种探索与尝试,是一种未出现过的盆景展示形式,至于作品是丑是美,属否创新,脱俗还是另类,则可另当别论。继承与创新是一切艺术的发展之路,盆景艺术也需如此,它应是盆景园中增添的一朵小花或绿叶,或辉煌,或平凡,但都应有其生存的价值。
 
标签: 泉州盆景
>更多关于泉州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