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艺术的鉴赏与品评的形式和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几入围坐于盆景作品之前,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又如在盆景研讨会上,针对某件盆景作品展开研究和讨论、可以舌枪唇剑、争得面红耳赤;当然也可以独自一人对某些作品细细品读,默默会心地对话……然而,盆景展览则是集中了的、扩大了的对盆景作品鉴赏与品评的活动。
现在中国盆景事业繁荣与昌盛的局面,是与各类盆景展览的频繁举办分不开的。国际性、全国性、各省、市、地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盆景展览,为中国盆景的腾飞功不可没。在盆景展览中正是通过鉴赏和品评的活动,对优秀盆景作品的肯定和奖励,为中国盆景的全面复兴,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盆景展览中的鉴赏与品评的活动,现在演变成为打钩打叉的评比,对优秀作品的肯定与奖励变成了一、二、三等奖或金、银、铜牌。
现在办展览仿佛就是为了设置金、银、铜牌,参展就是要得金、银、铜牌。我们应该看到金、银、铜牌的设置的确对盆景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足为金牌而金牌的负面影响亦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所谓公平,就是要搞平衡;所谓的公正,就是要分奖。因为分奖,同一作者的作品写成不同的姓名,以便多分一杯羹i评不上者,就要找评委扯皮耍赖。酒杯里排座次、“赞助”中买金牌,庸俗的不正之风腐蚀和败坏着高雅的盆景艺术。尽管这绝非主流,但应足以弓}起我们的警1易和防范。
的确不知金、银、铜牌是何时介入到盆景展览的评比之中。所疑惑的是盆景艺术不是体育竞技项目,如何能够不可争议地分出个金、银、铜牌来。诚然盆景展品存在着文野、优劣、高下的种种差异,金牌作品也只能是某次展览中小范围的优胜者。记得有位长者说的话:“以前获得一等奖的盆景作品,恐怕现在连参加展览的资格都没有了”。有些获得金奖、特别奖和所谓国宝级的盆景,如果代表中国盆景放在海外盆栽中去品评,的确让人感到脸红!
举办盆景展览既要设置金、银、铜牌,就应该拿出盆景的鉴赏品评的标准或方案来,作品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标准,该得金牌、银牌或铜牌。现在盆景展览的评比,一般都是对瓮景展出的总数,提出一个百分比,金、银、铜各占百分之几。多了拉几个下来,不够提几个上去,因此随意性极大。假若参展作品优劣不齐,那还比较好办,如果务展作品比较整齐,或都优秀,或水平都差,那么都称为金牌的作品的含金量会一样吗?
既然进行盆景作品评比,那么奖项的设置应该清楚明白。盆景评比奖项的设置远不如体育比赛那样:人家长跑就是长跑、短跑就是短跑,跳高的运动员绝对不会与跳远的运动员去比赛,划船也不会与射箭同场竞技。而盆景评比往往胡子头发一把梳,把树木瓮景与山石盆景比,树石盆景与微型盆景赛,其结果往往是大型的树桩占便宜。究其原因,盆景终究是视觉艺术,大就能吸引眼球,大,就能买个好价钱,评来评去,中小型盆景吃亏就是必然了,山石盆景几乎没人去参展,大约也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无论什么类型的盆景展览,都只能是以盆景作品为核心,向欣赏者展示与展开审美的活动,为鉴赏与品评提供平台,为作者、观赏者或研究者架起交流的桥梁。
“鉴”指的是镜子,也含有鉴定的意思;“赏”是欣赏、赏玩、赏心悦目,应该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品”是去品味,体察优劣,也有对作品在艺术上的定位、列品的意思;“评”指的是评论、评判、评价、点评、批评等等。“批评”一词,原是从西方舶来的术语,与汉语中的“批评”、“评论”一样,都是评判或论析的意思。艺术批评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艺术批评始终与创怍思潮紧密相联,在各自艺术的领域里,形成自己严整的学科体系,说句不违心的话,盆景艺术批评与其它艺术相比较,是落后的,严谨的盆景艺术批评体系尚待建构。
鉴赏与品评的含义看起来差不多,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鉴赏是以审美贯串于始终,品评则是对盆景艺术总体上的一种把握:鉴赏往往具有浓厚主观的色彩,而品评应该具有严格的客观尺度:鉴赏可以因人而异,情有独衷而具有偏爱,品评绝对不能随心所欲,丝毫不能有偏见。可以说鉴赏与品评是一个问题的不同的两个方面:鉴赏是品评的基础和前提,而品评却对鉴赏起着支撑、提高和发展的作用,二者既不能绝对分开,但各自有所偏重。
在展览中对盆景作品的评判,如果排除掉人为的故意的拔高或贬低,那么鉴赏与品评的标准就显得至关重要。但要清醒地看到,盆景艺术鉴赏与品评的标准是有民族性的,或称为地域性的,例如中国的与日本的不同,美国的与韩国的也不一样:是有地区性的,或称为是有流派风格的,如苏州的与广州的不同,成都的与上海的不一样;盆景的鉴赏与品评的标准是有排它性的,是由于地域、地区的文化传统的积淀差异,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各自都认为自己有理由、自己正确自己对:但在这些标准之间又有一定的渗透性,在不知不觉中都能吸钠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并为自己所用。,.所以,盆景艺术的鉴赏与品评的标准应该是流动的、积淀的、发展的,虽然有共性的方面,亦是不能绝对统一的。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明白为什么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段里,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评价。
鉴赏品评者,各人的才性各异,爱好、偏好不同,对盆景作品的鉴赏、品评的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文心雕龙·知音》中有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慷慨、激越的人,听着昂扬的歌声会和而打着拍子;含蓄的人看到的绵密的作品,会感到精神振奋;伶俐的人阅读到华美的文章而内心雀跃;好奇的人对诡异的词句,则会耸起耳朵去聆听。所以,合乎自己的味口,就会叹赏呤咏,不对味就抛弃在一边,以每个人偏顿、片面的见解,去衡量千变万化的作品,怎么不产生偏激的结果。
评委难选,评委不仅要有虚怀若谷、认真负责、勤恳严谨的工作态度,而且还耍具有全面的业务修养和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并且需要德才兼备、德艺双馨和敬业精神。
评委难当,评委的工作不只是对展品的金、银、铜牌决定指定了就万事大吉了,甚至连评比的结果都是在评委走后由别人来宣布。评委应该有权利、有义务、有责任把自己对展览中作品的评定结果作出介绍、解释与答复.对获奖的作品进行学术上的分析、阐释、评价和推荐,对这些作品作出鉴赏与品评,肯定长处和优点,善意地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提高的方向。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人的才性不同,对盆景作品欣赏、分析、理解的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果,这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心怀私心,那种“说好,不好也好,说不好,好也不好”,这样产生的金牌,对盆景事业的发展是遗害无穷的。虽然盆景作品是由评委们来鉴赏品评,倒过来,盆景作品也在鉴赏和品评评委。
展览的评比对中国盆景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其意义非同小可。为了我国盆景艺术健康的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提倡举办多类型的专题展览。筹办展览的规模不必贪大,盆景展品不要贪多,一定要把握展品的质量和品味,追求盆景展览的个性和特色。展览的专题既可有针对性,亦可强调流行性。例如可以主办“中国盆景民族特色学术展”、“地方风格回顾展”、“盆景艺术创新作品展”、“山水盆景研究展”、“中、小型盆景探索展”、“景、盆、架结构研讨展”等等,当然也可以举办“学习海外盆栽丝雕作品展”、“中国松柏盆景造型专题展”。
二、研究、归纳、细化、总结盆景鉴赏与品评标准。现行的一些盆景鉴赏和品评的标准,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可比性,而且盆景作为艺术品,也不能简单地用公式去衡量来进行打分。因此,建议在举办各项专题展览时,针对专项盆景的特点去研究制定专项的盆景鉴赏与品评标准,尽可能地对各个专项盆景展品的特征、特色、特点的共性与个性内容进行研究,并在突出中国盆景特色的指导下,去融合地方性的差异。只有经过长期的研究、积累、整理,才能制定出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盆景艺术鉴赏与品评的标准来。
三、结合各盆景展览的个性与特色,开展学术研讨,构建中国盆景理论体系。现在举办盆景展览时,流行现场制作盆景表演。盆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现场表演无疑是盆景学术研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需要的,但是远远不够的。结合盆景展览的各个专项内容,全面深入地探讨学术理论的层面,应该是有研究空间的。例如盆景分类,现在就十分混乱,如何规范化、标准化等等都值得我们深思。
四、建议设置具有盆景艺术特色的奖项。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是有道理的。在艺术上不要固步自封,何况有生命、永远无法终结的盆景作品。如“第一”、“最佳”、“特等”包括“金奖”等等,这样的一些奖项,远离了对作品的艺术分析,并对审美欣赏有着强行的导向,并影响欣赏个体的审美判断,也会影响作品继续深入与提高。为此建议设置具有盆景艺术特色的奖项,例如“民族特色奖”、“地方风格奖”、“创新研讨奖”、“景、盆、架结构佳作奖”等等。
五、建议实行参展盆景作品资格审查。在这个问题上,我赞成台湾盆栽作风展的做法:“必须亲自以素材或未成品,即开始创作,时间须满三年以上。成品之改作须满三年以上,呈现与原作完全不同之风貌,大、中、小品皆同,并捡附创作前之照片佐证”,如查证不符不受理报名,取消入选资格。(引自《第五次中华盆栽作风展》第71页)盆景作品是自己创作的,还是买来收藏的,或当未成品进行艺术上的再创造,应该涉及到艺术品著作权的问题。
上述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不一定正确,但愿抛砖引玉,引起进一步探讨,有待于拿出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案来,希望您能加入到思考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