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仁格盆景艺术与禅宗智慧的结晶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素仁格盆景艺术与禅宗智慧的结晶

日期:2018-06-09 10:30:37     浏览:44    
核心提示:“素仁格”盆景艺术的发源地是海幢寺,素仁的盆景创作也基本上是在海幢寺完成的。海幢寺在当时岭南佛教界中以两个特色闻名,一个是“诗禅”,另外一个就是有别于传统寺院建筑的园林式建筑布局
 
原创: 刘勇 
 
“素仁格”多取高耸之材,蔚然屹立于盆景空间,直指人心,意境空灵。
 
盆景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展示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它起源于中国,最早是由盆栽发展而来。盆景移自然之象至寸方之地,达到了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盆景艺术这种糅合自然景象与人工智慧的创作意趣很容易与“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禅宗思想相契合。中国历史上,禅宗思想与艺术创作的交织产生了禅诗、禅画、琴禅等禅宗审美艺术形式,盆景艺术亦不例外。在中国盆景史上,将禅宗思想与盆景艺术结合得最鲜明,由僧人创作,并能独创一派风格的则莫属于广东海幢寺的“素仁格”。
 
 
“素仁格”之“素仁”指海幢寺方丈素仁和尚,“格”指其盆景风格。素仁和尚之盆景,因其风格迥异流俗、独树一帜且极富禅意,对中国盆景艺术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后人遂以其名字为其盆景命名,雅称“素仁格”。素仁,生于1894年,俗名陈素仁,他十几岁时拜鼎湖山庆云寺亮思长老为师,后转入广州海幢寺为僧,任海幢寺的第四十代住持,1962年圆寂,终年68岁。素仁和尚与盆栽为友,将禅宗智慧和修行境界寄托于盆景艺术创作,诚谓“高空有月千门闭,大道无人独自行”。
 
“素仁格”盆景艺术的发源地是海幢寺,素仁的盆景创作也基本上是在海幢寺完成的。海幢寺在当时岭南佛教界中以两个特色闻名,一个是“诗禅”,另外一个就是有别于传统寺院建筑的园林式建筑布局。园林式寺院对于盆景创作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给素仁的盆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营造了诗情画意的氛围。
 
如今海幢寺的古迹多数已毁,只能借助海幢寺珍藏的一套稀有画册来还原寺院当年的面貌。在这本画册中,大到殿堂布局,小到日常起居,都可以看到案头盆栽、院内盆景的精美图案,盆景艺术与佛门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康熙年间学问家王令称海幢寺园林胜境有八大景观:花田春晓、古寺参云、珠江破月、飞泉卓锡、海日吹霞、江城夜雨、石磴丛兰、竹韵幽钟。素仁和尚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生活、修行的,其盆景创作也因此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滋养,特别是禅法的修习使得素仁的盆景创作跟禅宗的智慧越来越契合。
 
诚如海幢寺方丈光秀法师所说:“如果把庭院,搬到纸上,其实就是弘仁、八大山人的禅画。缩小到几案上,就是疏淡清寂的素仁盆景,禅法的注入,让他的盆景因此能在岭南盆景中独树一帜,令人从美中领略到非同寻常的禅者风范,备受赞赏与推崇,被誉为‘素仁风格’,成为岭南盆景乃至中国盆景的独特一派。”素仁的盆景一经创作便引起轰动,在当时有大批的支持者和追随者,随着“素仁格”在岭南派的影响日益广大,素仁也随之成为岭南盆景的一代宗师,并名副其实地被誉为“素仁格”的创始人。
素仁格盆景艺术与禅宗智慧的结晶
 
 
近现代岭南盆景界有“盆景三杰”,素仁是其中翘楚,另两位是孔泰初和莫珉府。孔泰初以创作雄伟苍劲的“大树型”盆景为特点,莫珉府则以“自然型”盆景为其代表。素仁则跟二者不同,他的盆景以“高耸型”为特征,树干高挑瘦劲、枝叶稀疏互不牵连,气质飘逸洒脱、超凡脱俗。他创作的盆景既有前人倪云林和八大山人的画意,又取法乎上,融禅法修证之体悟于盆景艺术。虽形简但意足,虽意淡却有味,空而不虚,寂而不枯,气质高古,意境空灵,充分表达了禅者清净洒脱的气质和风貌。
 
1.无相
 
与一般盆景追求造型繁复和技巧性的理念不同,“素仁格”的总体造型简洁明了,不像文人树那样刻意“刁钻曲枝”,而是枝干呈现自然舒展、直接平常的风貌,不刻意雕琢却又能于无声处听惊雷,不尚奇巧曲枝却能直观真空妙有,大有“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禅宗审美气象。六祖慧能述禅宗法门“以无相为体”,无相不是没有相,不是空洞无物,而是“于相而离相”,于相而不执于相。素仁的作品并不以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盆景形象为最终目的,也不是追求象外之象的形而上之玄虚,而是借此妙相直指人心:见相即见性,见性即成佛。所以,“素仁格”被海幢寺新成长老誉为“戒僧心证之物”,他说:“素仁和尚在我印象中可以用‘君子如玉’来形容。至于素仁和尚的盆栽,就像海幢寺的禅诗,《法华经》说:‘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工夫都落在诗外,执象而求,其可得乎。”故,素仁风格,执象而求则咫尺千里,不执于相则一切现成。
 
2.无我
 
“素仁格”有一个重要的创作理念:“多一枝嫌其多,少一枝嫌其少”。“素仁格”盆景枝叶稀疏,多一枝嫌多,少一枝觉少,主杆往往偏于一侧,使盆内留下广阔的留白空间,整个盆景创作妙在不多亦不少,圆融无碍、恰到好处,这跟禅宗般若“无我”空性的理念甚合。佛教的“无我”不是没有我,而是破除我执分别,“于念而离念”,彻底打破人我、多少、得失、取舍、是非、好恶等二元分别执着习气,而了悟“本地风光”。“潇淡四五叶,赏心两三枝”,离开是非得失的分别取舍进行盆景创作,不多亦不少,恰到好处,这恰恰呈现了“素仁格”清净无染的本地风光。
 
3.无住
 
高、孤、简、疏是“素仁格”取材造艺的鲜明特征。“素仁格”多取高耸之材,巍然屹立于盆景空间,直指人心,令人留连伫思,虽形简而意味深长,虽疏淡但生命力顽强,颇有老而弥坚、生生不已之气势。细品之,便觉“素仁格”虽空灵但不枯寂,虽高耸但不炫奇。“素仁格”不刻意模仿任一树态,也不过分雕琢炫技,却又能呈现空灵洒脱之意境,这跟素仁和尚无所住着、解脱无碍的心灵境界不无关系。《金刚经》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虽无所住着但又不落于断灭枯寂,而是呈现了应无所住而生清净心的艺术修为,这也是“素仁格”能够在岭南乃至中国盆景界立一代盆艺之风,成为岭南盆艺中一个独特符号的重要原因。
 
作者为厦门大学中国哲学佛教哲学方向博士研究生
本文刊《中国宗教》2018年第3期
 
>更多关于素仁格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