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江门 叶以建
我提倡盆景艺术敞开流派,反对固守。因为“流派”有扼杀潮流的成份,不利于盆景艺术向前发展。无可否认,流派是日积月累的艺术成果,代表一部份群体。传世接代,固守为荣,创新为叛,自我标榜正宗。从历史看,流派对立是肯定存在的。目前,怎样把盆景艺术的流派做到,既对立而又统一;相互依存,而又相互为用;相互毗连,而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呢。
笔者认为盆景要以 “艺术”理念为审美准则,不能以流派为直口,来掩盖“艺术”的缺陷(或不足)。敞开流派,不是拼弃流派;提倡融会贯通,寻找结合点;为去陈出新获得理论根据;反对惟我独秀,试分述如下:
一、中国盆景历史悠久,辐射到国外。
称谓“盆栽”,不称“盆景”,没有“命题”习惯(如日本、东南亚、港、澳、台地区等)。是因于民族习惯不同,不了解中国盆景艺术文化之故,只知道“栽种在盆中的植物”,那知道“情景”的理念,才是中国盆景艺术文化的精华所在,见图照1、2,日本、台湾地区盆栽。
二、融会贯通,去陈出新。
“融会贯通”是盆景艺术去陈出新基础,必须找到结合点,懂得各流派艺术特性,才能感知寻找适合的结合点。不然,就无从比较,无从结合,无从入手。只有对比,才知反差,取长补短。融会了,才能贯通,再创作才能创新。集其大成的新生事物才是盆景“艺术”的审美所在。例如:无论什么流派盆景的大飘枝,都是以横斜飘逸为基础构图布局(见图照3),但结合强节奏感的现代生活精神情操,它的意境神韵表达就迥然不同。不呆版、不腻滞,在强节奏感的带动下,活力十足,斗志昂扬(见图照4)。与图照3作对比,同是迎客式造型格局,不同的艺术理念,它的艺术效果新颖,青出于蓝,胜于蓝 。胜在更“活”、更有“力度”、层次更深渊。
“融会”,是融化了,再会合。意在结合众流派盆景艺术的精华;“贯通”,是灵活运用到具体构图造型上,去陈出新。是“艺术”理念的审美结果,并非那个流派的脱变,试分析:图照6是典型的等边三角形传统构图造型(注:日本、台湾地区及我国北方为多见),是以功力、形体美特长取胜。茂密、浓郁、工整、形态层次分明的造型构图为表现手法,群众基础好,人见人爱,得其外形优势。但图照7,不但继承整体树冠和局部枝托的等边三角形构图优点,而且在截干蓄枝基础上,力求在每一条枝托上塑造出一棵小树(树上树)与整体构图相匹配。表现出丰富的活力、动力的意境神韵,得其神韵内涵,融会贯通,有之于内而形之于外。深渊的内在无形神韵表现在有形的外在形态上,韵味在此,见图照6,7、8。
三、凡是玩盆景的同仁,都有个性。
始初感到新鲜好奇,逐步进入习作尝试,虚心求教,临摹流派,直至认同派系个性,乃致根深蒂固,代代遗存,深感有此。其“个性”,号称“流派”的传人,抑或去陈出新的艺术家呢?故此,“个性”既是好事,但也存在着商榷余地。例如,日本、台湾地区盆栽,大部份构图是三角形为基调的传统特色,是典型的地方性流派,它的艺术造诣已经非常成熟。能在细小的盆中栽植百余年,茂密如初,科学栽培,植保先进,以此标榜为荣。的确,继承传统,个性突出,值得借鉴。在一遍赞扬声中,觉得艺术理念审美单调,有千篇一律之感。没有从“盆栽”过渡到“盆景”的意境神韵层面上,停留在某一阶段的艺术层面,缺乏“景”的理念内涵。当然,现在有所改观,但所见范例不多。见图照9、10、11。
四、中国的盆景流派什多,大概有南北之分。
因于气候、地域、文化、习俗不同,艺术造型差别什远,但它的共同点是在盆上的“景”为主题发挥。所以它像诗词歌赋,国画文集一样,都有“命题”的习惯。其“命题”是作者必须表达切合题意的思想内容(内涵),所表达的意境题目形式多样,可谓“百花齐放,去陈出新”,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不是为“盆栽”而“栽”的玩艺。当然,“盆栽”的艺术造诣无可否认,而且水平很高,成为当地的佼佼者。但它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使人乏味,名副其实的“无题”(见图照1、2、9、10),与“盆景”造型的“景文化”内涵有较大的差异。
五、“流派”,其实是传世陋习。说得好些,是一种“风格”,得到某些群体认可的一种“格式”,有它的权威性,得到延续流行。由此,决定它出自本身的利益而排斥异己,成为“继承”理由。也就是说,好与坏都继承了,任何盆景艺术造型(包括胚材)好与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好的胚材、传承的造型,是在特定的区域文化艺术内得到认可。反之,“劣”材,“怪异另类”造型,也渐渐地得到新潮人士赞赏。时代不同,文化修养的提高,鉴赏角度在变化,兴趣、品味也在变化。说它怪异,久而久之,见怪不怪了。
总之,以“艺术”理念审美盆景造型,是敞开流派分争的途径。就拿岭南盆景艺术而言,流派亦分云,但它的艺术理念总是围绕着:截干蓄枝、树种(不同树种生长速度不同)、造型、功力、创意、神韵、内涵深度为中心探讨,克服喋喋不休流派争论,只有这样,盆景艺术才能与时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