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万寿节,皇太后回宫路上除了陈放盆景,插花也是处处摆放。在高粱桥畔新建行宫倚虹堂旁的长河两岸,以插花的大场面,恭迎皇太后在此换乘凤辇回宫。从图中可以看到,倚虹堂前以及彼岸的戏台、灯廊、点景前,摆放有造型统一的棕色花几,上陈红座黄花瓶,内插梅花、寿桃、灵芝、松枝、牡丹、竹兰,粉花绿叶,十分喜庆(图17)。进人西直门,沿途亭台楼阁的香案上,摆炉瓶盒三式或炉瓶盒果四式,瓶内插花是必不可少。如西直门内大佛手歌台右侧,有平顶方亭,亭中陈设条案,上陈蓝花瓶插茶花,与香炉、果盘放于条案上(图18)。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
京城人士爱花插花历史由来已久,京城西南称丰台之地,也被称作“花乡”。那里的种花人一早就会挑花进京贩卖。据明人孙承泽《春明梦余录“今右安门外西南,泉源涌出,为草桥河,接连丰台,为京师养花之所”,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也说,“都人卖花担,每辰千百,撒入都门”。
对于丰台种花,都人买花,反映京城风俗的竹枝词,更是给予诙谐有趣的咏诵。康熙时佚名《燕九竹枝词》,有“探春开遍香风度,相约买花郊外步^瞥见芦沟芳草新,青青直透江南路”;乾嘉时杨米人《都门竹枝词》有“芍药当春色倍娇上斗妖娆。丰台一片青青叶,十字街头整担挑”;“扬州芍药逊丰台,白白红红遍地栽。及早出门携伴去,卖花担已上街来”。
百姓尚花,宫廷会更甚,殿宇重重,屋舍无数,而室内陈设中,炉瓶盒三式即焚香插花的物件必不可少,且鲜花更换频繁。据《旧都文物略》称,“清代宫中陈列鲜花,对午一换,勒为定制”。由此可判断,明人所谓“都人卖花担,每辰千百,撒入都门”的盛况并非虚言。而有些反季节的花卉,则是暖房培育出的。《日下旧闻考》在记述南花园时,就讲到了暖房养花的情况:“又于暖室烘出芍药、牡丹诸花。每岁元夕宴之时安放。”图中太液池畔团城边摆放的那些鲜花盆景和众多观看的百姓,正是暖房培植反季节花木,以及京城人爱花的写照!
《万寿图》中所绘盆景、花插的丰富,不正反映了京中清代风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