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自幼喜爱植物,大约在高中时候喜欢上了盆景这门艺术,并被盆景中表达的自然树木情趣所陶醉。工作后,通过上网(主要是日本盆景网)、会朋友、看书籍杂志,了解到日本盆景的发展情况。本文想就日本盆景的历史与现状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个国家的艺术发展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国民的处世哲学、审美情趣等有很大的关系。
日本是一个岛国,海岸线长度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纬度跨度大,气候复杂,物种繁多,但自然灾害也多,像地震、海啸、台风等,从而导致日本人形成极其敏感的心态,常有生命无常和宿命感。日本曾经在我国汉唐时候学习华夏文明,明治维新后向西方学习,再融入岛国文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大和文化。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擅长学习的国家,能很好地利用,再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将其发扬光大,有勤学低调的特点。
叶渭渠在《日本文明》一书中谈到日本的审美观:日本的审美更趋向禅的空寂与枯淡。禅的精神对日本艺术影响巨大,在绘画上表现为留白,在诗文上为余情,在庭园中表现为空相,在盆景上表现为舍利。
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日本一样对植物充满感情。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很美,但开放时间短,七天而已,而它却是春天的信号,从最南端的冲绳到最北边的北海道依次开放,各地区的人们都会庆祝,日本人称之为“樱花阵线”。春之樱花,秋之红叶,在日本都是被咏叹的对象。 由此可见,日本审美观上有“物哀”“闲寂…枯高…余情…素淡“野趣”等诸多特征,这些特征我们国家也有,但日本人将它们推向极致,并在盆景中表现出来。
日本盆景早期的状况和中国相似,当时只有天皇、藩主、大名、武士这些特权阶级才能享有,一般百姓不会消费盆景这一类物品。
日本盆景在明治时候进步很快。由于明治维新的成功,藩主、大名、武士这些特权阶级慢慢消失,城市商人、市民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地位,盆景也就有了市场。可以说,明治时候是日本盆景艺术独立的时代。与此同时,中国在摇摇欲坠的清朝统治下,谁有心思玩盆景呢?
1911年,随着日本经济的持续发展,盆景艺术越来越受到国民的关注,追求完美、自然在人们心里迅速滋生。由于社会的支持与需要,许多盆景书籍与画册大量出版,在盆景知识和技法上做了大量的普及与推广,这时也有少量的在日的欧美人接触到盆景艺术。而此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之中,民不聊生。
1923年,日本关东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东京从事盆景的专业人员与爱好者不得不外迁,大多数迁到东京郊外的大宫村。大宫村的建设得到当时政府的支持(在日本有个特点,就是政府人员退休后玩盆景的人很多),后来形成了著名的盆景村。
1934年第一届国风展开展,由于二战时日本是侵略国,战场不在日本,所以国民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二战后,日本陷入短暂的危机中,而后用了十几年时间恢复经济,圄民生活安定,盆景又回到他们身边。与此同时,中国被不断的战争拖人深渊,包括日本发起的对华侵略战争。
1970年到1980年是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良好的经济再加上众多的国民喜欢,一下子多出许多盆景园,名家辈出。1975年主办第一届作风展。与此同时,中国“文革”快要结束了。
1980年到现在是日本将盆景艺术推向顶峰的时候。与此同时,中国改革开放才开始,中国盆景展也才刚刚开始举行,直到现在,四年一届,共六次。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中日盆景的确有差距,我们要勇于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