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盆景侧写专栏第17期(换个角度看盆景)”正在进行时。
2018年遇见盆景专栏全新改版,除了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加入采访环节。新年新气象,遇见盆景希望通过改版,主动寻找遇见盆景的人,主动寻找遇见盆景的故事,让“遇见--盆景侧写专栏”遇见更多的人。
2018,全新遇见,欢迎您的加入。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而您和您的盆景重逢后的故事
是我们期待的分享
让爱不再孤单
以下是“遇见盆景”时间
“遇见盆景”
我们采访环节邀请到的嘉宾是我们安海庐山国佛雕第九代掌门人邱加田老师。
关于我们小女孩引导分享
邱老师与盆景有什么样的渊源?
邱老师自己最喜爱的作品是哪一份?
作为一名手艺人,他在佛雕技艺与盆景之间有什么样的感悟?
作为一名前辈,他对新一代的盆景爱好者有什么样的寄语?
让我们邱老师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说起吧……
01
姚:邱老师,您好,作为庐山国佛雕的第九代掌门人,您与盆景的渊源是如何开始的?能否更我们分享下。
邱:在很早之前,我们听说在养正对面住着一位老人家,他栽种的盆景很好看,好奇之下去拜访,看完以后很是喜欢,于是后面就常常去看,在老师的指导下,渐渐的就爱上盆景了。
姚:不知道这位老师、老人家该如何称呼?我们知道安海盆景制作者、爱好者也是极多的。
邱:那是蔡继麻老师,也是晋江盆景协会前会长,如今已是九十高龄,我是在他的影响和指导下喜欢并走上盆景这一行业的。
02
姚:看来蔡老影响力很大呀。邱老师这么多年,你创作的哪一份作品是您的最爱,让您印象最是深刻。
邱:如果说最让我记忆深刻的盆景,那就是之前参加海峡两岸盆景展(厦门)的那一盆九里香作品,名叫“一脉缘”。那时候海峡两岸相通,我偶然得到一份盆景素材,正好是两根枝脉连根,正象征着祖国大陆与台湾一脉相连的血缘,于是我就制作这盆盆景,并将其选送比赛。我记得当时大屏幕放映出我的作品“一脉缘”获得三等奖时,那时候心情真是激动,就像自己的孩子得了个大奖一样自豪。其实奖项到是其次,只是自己对盆景的爱得到一种认可后那种心情真爽。
姚:邱老师,听着您的描述,我都能想象当时那个激动人心的画面。也许对于盆景爱好者而言,那种得到认可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03
姚:邱老师,作为一名资深的传统技艺传人,在制作佛雕与盆景之间您觉得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邱:庐山国佛雕是闽南的佛雕,是传统的佛雕,是我们邱氏家族历代祖传的佛雕,继承传统、保持传统、延续传统是我们的使命,太多的改变会失去传统的意义。而盆景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走向了一个经济时代、因为交易因为买卖论价,盆景渐渐有了区别于传统的一面,包括现在的爱好者,在盆景身上似乎注入了更多的商业气息,不像我们之前纯粹爱好,纯粹制作。不过这是时代的变化,是正常的,可以理解。
04
姚:那邱老师,我能否问一个问题,今时不同往日,往日你们收集制作盆景素材是怎么样的,以前的创作环境和氛围与现在有哪些不同?对于当下喜欢盆景、创作盆景的后辈们有什么寄语?
邱:我最早制作的第一盆盆景是朋友送的人参榕,做完感觉很有成就感,于是慢慢地开始不断收集素材,采购素材。那时候盆景都是从小型的开始入手,大型的买不动,但小型的好,可以练手,越做会越喜欢。有时候也自己上山去挖一些小小的素材,来练手,那时候的喜欢纯粹、有冲劲。所以我觉得盆景爱好者可以从小盆的开始入手,扎实训练,从小盆开始培养,会从盆景制作中得到很多快乐。
05
姚:从小盆开始练起,扎实训练。我们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邱老师
这们多年的手艺人经历,无论是从佛雕制作还是盆景制作方面,给我们讲讲工匠精神方面的人生感悟吧。
邱:我现在在教我儿子做佛雕,我希望他能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创作,好的功底都是要从小培养起来的,这也是我爷爷教我做佛雕时最基础的功力。佛雕一代传一代,秉着是最澄澈的初心。我想盆景也是如此。
是的,盆景也是如此,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匠人匠心才能出匠品。
也许在这尘世中,以不辜负的心念,坚守最澄澈的初心,静守岁月,年久月深,心平合一,择一事,终一生,前半生打磨岁月,相信后半生定能惊艳时光。
06
这一次对邱老师的采访就到这里结束了。邱老师对传统技艺的坚持与及对盆景的爱好有目共睹,我们期待他新的作品。我们也希望下一期的盆景爱好者专访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盆景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