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盆的最大的特点是在传统平面盆面上增加了简洁干净的线条,宽上口线使盆型增加了立体感和变化,立脚的造型巧妙地与上口线相呼,同时给人以强烈的抓地感,增加了盆的整体稳定性。
与其它乌泥盆一样,盆壁厚实,盆内外用明针修理过,没有毛口,长方洞,大摸脚,是典型的明末清初的作品。如此古雅、造型简洁而大气稳重的乌泥盆,又能完整的流传到如今的,少之又少。
凭以上特点,在日本盆栽界和古盆收藏界此盆享有“1号钵”的美誉,在所有花盆典籍中都在前几页重点介绍此盆。昭和十七年国风展,名树“日暮”配此盆获奖;昭和六十二年国风展,名树“住田五叶”配此盆展出。此盆流传有序,先后由早川家、小出古氏、繁太郎、稻恒三郎、高木等日本几大家族和名家收藏。日本《美术盆器名品大成》第59页第68号就是此盆。
这里再介绍一些乌泥知识。乌泥是一种夹在紫砂夹泥中的泥料,就是所谓的“泥中泥”,和大红袍泥料一样,出自明末清初,到乾隆已经开采完。乌泥耐高温,烧到最佳温度,大概摄氏1 1 00度左右时发色最好,此时是青灰色的.故宫书上说的驼灰色就是这种颜色。如果它的烧结温度低的话,颜色会偏褐色。这种颜色随烧结温度变化而变化是由于泥料在烧结中氧化铁的还原变化造成的。 (申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