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对气温十分敏感 感知冰点以上的温度就能开花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梅花对气温十分敏感 感知冰点以上的温度就能开花

日期:2018-01-18 22:38:06     作者:贾培信    浏览:93    
核心提示:梅花对气温十分敏感,感知冰点以上的温度就能开花,遇低温又停滞不前,乍暖之后重新开放,就是元朝诗人杨维桢咏颂的“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生物学特性的真谛。
 北京  贾培信

 

    当北国仍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南国的梅花已娇蓄初绽,向人们争报春的消息, 我伴随着春天由南向北漫步,在大江南北寻访那不畏霜寒、独步早春的梅花.

 

    一树独先天下春    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我来到武汉东湖之畔的东湖梅园。此时扑面而来的还不是万树梅花一齐开的花海,而是树树枝头梅蕾如珠,时正红萼含孽,碧簪藏笑,还似带了几分羞涩,引来春光即出。

 

    看到梅岗上这般景象,我想起《荆州记》中折梅赠春的记载。六朝之初,南宋诗人陆凯与著有《后汉书》的史学家范晔是好朋友。有一次陆凯在荆州赏梅时,遇到北去的驿使。他便拆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请他带给远在长安的范晔,并即挥毫写了一首诗相赠:“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构思巧妙,意境深速,有意把梅和春融为一体,一枝梅就是一枝春。从此,一枝眷便成为梅的别名。

 梅花对气温十分敏感 感知冰点以上的温度就能开花

   我在花下细细品赏那将开未开的花蕾,时有几朵花的瓣儿像小手那样拳着,似乎在试探着冬春之交的严寒,慢慢地那卷曲的花瓣像弹指般一伸,花开了。园子里人还不多,一位正在观察花的技术员对我说:“你来早了,要是晚上个把星期,那满树的花都开了。”可我觉得,满园花丹固然好,无数梅树在冰中育蕾,在寒中散香,努着劲要开,却更有一番情趣。

 

而且从审美上讲,要有枝、有花、有蕾的搭配才可产生艺术的关。这正如人的事业,成功的红火好,但是那走向红火的崎岖之路更打动人心。而梅虽喜温暖,但具有一定的耐寒性,花期在平稳的偏低气温下更会延长。梅花对气温十分敏感,感知冰点以上的温度就能开花,遇低温又停滞不前,乍暖之后重新开放,就是元朝诗人杨维桢咏颂的“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生物学特性的真谛。 

 

   不几日,满园梅花先后竞相开放,淡雅秀丽,朵朵如玉饰冰雕,白梅如雪,红梅似霞,绿梅仿佛翠玉,“台阁”更像“怀中抱子”。数百种梅花姿态各异:‘银红’梅像玉碗,层层叠叠,满树粉红靓妆。‘大羽’色泽明丽,花大芳香,在微风中翻动,真似一树彩蝶。那‘江南台阁’,在花心中又开一朵欲开的含苞小花,朵朵惹人注目的花是万花丛中仙宫台楼:那‘龙游’梅与众不同,枝干自然虬曲,古朴苍劲,错落参差,活像在百花丛中穿游上下的群龙。如果从花间曲径登上冷艳亭极目远眺,那里是一片片白,这里是一片片紫,那里是一片片金黄,这里是一片片水红,我被运交相辉映的色彩迷住了,在运暗香四溢中写出一首《赞梅》诗:“朝赏露梅夕赏花,白绿红黄片片霞。细品梅花三百天,自古画梅不如花。”   

 

 一枝梅花一首诗    如果真的是“自古画梅不如花”的话,那么中国古诗对梅花的描写则惟妙惟肖,在梅花的自然美中又被赋予人文的隽永韵味。梅园的设计又常以诗立意,园艺家精心植梅布景,使人看到梅就想到诗,见到诗又想起梅。 

 

   在弯弯的梅园透花窗墙旁,植有一棵花如白雪的梅花。远远望去,是雪是梅难以分辨,但阵阵暗香飘来,那无疑是梅花。面对运体味无穷的享受,怎么能不想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沿着梅林间的花绕路、路绕花的曲径前行,在那片开阔地上,火红的朱砂梅簇拥着一群建筑,恰似一个小小村座。不远处是小桥流水,而水那边一树梅花如琼似玉,开得正繁。唐代诗人张渭在《早梅》中创造的意境,不就是此景此情吗?这时扩音器正在播放这首诗:“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诗情画景突出了花是雪容貌、梅是雪精神的境界。

 

   当我从水边步上梅花岗,放眼千树万树梅花,沉浸在梅海如痴如醉时,就不免想起宋代爱国诗人陆游。他在闲居山阴时所作《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目不暇接的梅花竞使诗人神思妙想:什么方法可使我变成千万个自我,好让自己站在每一棵梅树下贪赏细品。清代陈衍把陆游化身与被贬为柳州刺使的柳宗元对比,感叹地说:“柳州之化身何其苦,此老之化身何其乐!” 

 

   诗人对梅花的色、香、姿、韵,都有淋漓尽致的描写。明代诗人张煌言用“何事西风能点缀,先吹霞片到花尖”来写红梅:唐代诗僧弃己用“风送幽香出,禽窥素艳来”写早梅:金代词人李献能用“萼绿仙姿,高髻碧罗裳”写江梅;而近年鉴湖女侠、诗人秋瑾用“雪玉妆成千万枝,冰霜雅操最宜诗”来写白梅。

 

诗人不仅对许多梅花都有精雕细刻之墨,而且用飞来神笔勾勒赏梅佳境;晓日、夕阳、淡阴、细雨、轻烟、微雪、竹边、佳月,不一而足的诗情画意。仅描写月下之梅的就不乏名句。当我信步月下,看云飞月移,梅洒银辉时,想着这些诗句,顿觉有多少陶冶启迪啊。当然,写月梅者没有能与“梅妻鹤子”的林逋相比的,他在《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以其高超的艺术魅力,成为千古绝唱。   

 

 徜徉在梅海中,最令人留连忘返的是踏雪赏梅了。这种天赐良机十分难得,正当梅花开放的时候,纷纷扬扬的小雪使五彩缤纷的梅花披上白玉素妆。此时,当代元帅诗人陈毅挥动如橡之笔。写出了“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的恢宏场景、非凡气概。宋代诗人卢梅坡又从另径入笔,用入木三分的细腻笔法写下“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i的咏梅名句。而隐居九里山中种梅、画梅、写梅的元代王冕对梅的观赏更胜一筹。他面对雪虐风饕中气节凛然的梅花,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赏梅吟诗,那梅花冰清王洁、傲岸超凡的品格就不呼自出了。  

 

  历史的传说和当代梅痴的真实故事    梅花,运朵名花,引出了一段又一段爱梅的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候,越国使臣出使梁国,在晋见粱王时,使臣手执一枝梅花作为礼品赠给梁王。梁王的大臣韩子说:“一枝梅花怎么能献给堂堂一国之君呢?”可是梁王却高兴地说:“可以。”从此赠梅遗风流传至今。 

 

   南朝梁代何逊曾在扬州任法营时,在舍下种有梅树,时常吟咏其下。后来迁官居职洛阳,因思念扬州那棵梅树,竞向上司报告,请调回扬州做官。当他赶回扬州时,正值那株梅花盛开,他终日围着树转,不舍离去,写出咏梅传世佳作《咏早梅》,被奉为梅花花神。

 

    但是,我走访梅园时,人们给我讲述了当代种梅、赏梅、爱梅的真实故事。

 

    1979年初春,在东湖边上一座破旧的小楼里,几位被人称为梅痴的人在谈论在东湖一片荒野上植梅的远景。室外,是潇潇春雨,寒气袭人:室内,凡人对饮一壶酒,谈兴正浓,在编织一个真实的梅花梦。他们之中有陈俊愉,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研究梅花,走遍祖国山山水水:毕庶昌,武汉园林局总工程师,半生酷爱梅花:赵守边,东湖磨山植物园第一任主任,东湖梅园的开拓者:梅村,长江日报老记者,因为爱梅而改名易姓现名,热心为梅花摄影。 

 

   当年已62岁的陈俊愉早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后赴丹麦皇家农业大学花卉园艺研究部攻读,学成归国在大学任教。他在年轻时曾走遍巴山蜀水调查梅花,与梅花结下不解之缘,任教中一直研究梅花。十几年前,在他的指导下,赵守边身着蓑衣带领大家在荆棘中拓荒,从四川运回千余株名梅,开辟了东湖梅园。

 
标签: 梅花
>更多关于梅花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