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爱石,由来已久。我国历史上很多文人雅士玩石赏石,如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刘禹锡,宋代苏轼和米芾,皆为后人留下佳话。田园诗人范石湖爱玩英石、灵璧石与太湖石等。唐代宰相牛僧儒嗜石到了“游息之时,与石为队”,甚至“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的境地。
近日得一书名为《晓白文集》,从日记杂感之中可见作者徐小白爱石之痴。摘录如下,“余素爱花卉盆景,所居附近无石料作盆景点缀之用,每外出必设法觅取石块多枚携回,时子女尚幼,认为外地归来,包中必有关味食品,及启视后,乃大失所望。”让我想起《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09年第3期赵庆泉《永远的老师》一文中,那个在盆景艺术上孜孜不倦追求的徐小白。
徐老不仅痴迷于盆景,对于美石,亦是爱不释手,而且上升到理论高度。其盆景用石理论中“四个适当”之一就是适当选石。他认为山水盆景当以石块为主,石具各种,概括为硬石与软石两类。硬石如斧劈石、灵璧石、石笋石、树化石、钟乳石、千层石、龟纹石、英石、锰石与黄石等,软石如砂积石、芦管石与海浮石等。
对叠石假山的宜忌也是徐老爱石的表现。第一,叠山选石极为重要,无论何种石料,均需注意石块之形武、颜色与纹理,在堆叠时妥为配置。应积小石为大石,视之而非一堆乱石,忌用条石,因难勾搭,而易倒塌,且有失天然佳趣。即山洞盖项,亦宜不用。如用块石砌成拱形,反为巩固,而更逼真。第二,叠石假山全部用石,不但人力、物力与财力所费甚大,且不易尽善尽美,应以土为主,以石为辅,重点处用石堆叠,其余点缀零星石块,或数块聚集一处,或独块分散多处,实即土中戴石之法。叠山垒石,不但因地制宜,亦且因石制宜。
第三,垒石不宜整齐一致,过于规律,或排列成行,或屹立几处,甚至形成机械式。所有缝隙不须完全填补,可栽植沿阶草或迎春一类植物。洞穴切忌琐碎,或形式化一,视之如同堡垒。现各地园林多犯上述之弊。曾作顺口溜讽之“不是排排坐,便是个个站:有的竖蜻蜒,有的叠罗汉,还来个有洞必补,有缝必嵌”。填补物亦忌暴露,或色彩不调,视之有似疮痕。
诗言志。
徐老爱石以诗歌《石颂》表达,可见爱之深切。
“石既属山魂,乾坤到处存。
无妨称土骨,自应号云根。
水火何堪畏,坚强实足尊。纤尘犹不染,品德岂须论。”
(扬州陈满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