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盆景界有着骄人的成绩和煊赫的声名,梁悦美却丝毫没有因为头顶耀目的光环和高深的资历傲然自居,众人面前的她,永远那么的热情优雅、活泼真诚,有着长者的和蔼可亲,偶尔也流露出小女生般的俏皮可爱。
梁悦美,中国盆景界一位独特而又神秘的人物。
说她独特,是因为她是截至目前唯一荣获“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称号的女性盆景艺术家,堪称“中国盆景女性第一人”。
说她神秘,是因为圈子里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她的实际年龄。翻看她丰富而厚重的人生履历,感受她达观而高远的人生智慧,她是一位世事阅尽的长者:及至看她妆扮精致、言语活泼、体态轻快,更兼那份焕发着青春光彩和活力的心态,她又十足一位充满能量的少女。
她就像一枝绽放得优雅而热烈的花,为硬朗须眉一统天下的中国盆景界增添了一道温婉美丽的风景。因病结缘,重获新生,梁悦美成长于日据时候台中丰原的一个书香富贵之家。大学毕业,她不顾世俗的眼光,瞒着父母考入征信新闻社(后更名为“中国时报社”),成为该报历史上的首位女记者。五年的记者生涯之后,像每一位女子所必然要经历的那样,梁悦美步入了婚姻殿堂。或许因为生性活泼,加上受到的新式思想的熏陶,这位充满才情与灵性的女子婚后对现实的婚姻生活表示“适应不良”、“顿觉压力”,甚而罹患严重的抑郁症。据她回忆,那时的她,“整日精神疲乏,反应迟钝,头痛,食欲不振,对日常活动的兴趣显著减退”。与此同时,梁悦美的家人遍寻岛内名医,都没有明显疗效,“全家束手无策,陷入苦境”。
对于这一段痛苦的经历,虽已过去几十年,但梁悦美仍然记忆犹新。因为正是经历了痛苦,她才更能深深地体会到后来盆景在她生命中的重要性。
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梁父在杂志上读到德国某医师的文章,文中介绍绿色植物可以帮助治疗失眠、焦虑、神经衰弱等多种精神疾病。时值台北士林区在举行盆景展,梁父于是带着女儿去参观。在惊喜地发现女儿喜爱并凝神观察展场的每一盆盆景作品后,爱女心切的父亲在撤展时将展场上的盆景悉数买下,以期待爱女能够浸淫其中,疗愈顽疾。从那以后.梁悦美几乎天天“神游其间,浑然忘我”。神奇的是,一年后,梁悦美的病症居然真的不药而愈!
这一段“绿色奇迹”,至今仍被业界津津乐道。梁悦美介绍说,这其实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欧美科学家所提出的园艺疗法。这段经历令梁悦美深深感慨,自然与艺术,不仅能抚慰心灵,更能战胜病魔。
从此,她与盆景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病愈后的我,等于重生。我矢志为推动盆景文化的发展而奉献终生!”苦苦探索,开创新风
台湾盆景与祖国大陆的盆景艺术一脉相承,因地缘与气候关系,其早期风格与粤东、闽南一带的传统风格无异:树种单调,树体偏高偏大,造型古朴,大多为传统规则的圆厚枝托:日占时候受日本影响较大,尤其注重根盘、出枝点、叶片、基于大小比例等,缺点是太规则化、人工味太重,每盆的造型都大同小异。台湾光复后,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随着经济的腾飞,盆景艺术得到重视与发展,岛内开始掀起盆景热潮。梁悦美与盆景结缘之时正是这股热潮滥觞之际。初学盆景的她,苦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资料,只好从理论入手,潜心苦读,孜孜以求。她不仅通读了高校有关植物、土壤、病虫害防治等自然科学及美术、插花等社会科学的大量书籍,同时还悉心研究岭南盆景,并专程不远万里前往日本拜师学艺。
经过深入研究,梁悦美认为台湾盆景应该从四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要丰富树种,除了传统杂木品种,耍积极开发易种、易养、长寿且适应性强的松柏类,俏娘子、海荚蓉等台湾本土特色杂木类,以及山茶、樱桃等色彩艳丽、季节感十足、能给人甜美视觉享受的花果类。二是日常管护方面要更加科学,盆景用土要讲究固相、液相与气相三相原理,并尽量以团粒土、砂石混合使用,避免单一用土:要强化消毒意识,对各种病虫害详加研究,不断引进新农药,平时每半月消毒一次,采取防胜于治的方式,依温、湿度变化及虫害发生季节定期施药,促进盆树发育:改进施肥方法,平时固肥长期施用,更于盆树蓄积期的秋季加施液肥(最好每周一次),秋肥可使植物营养蓄积,安全过冬,并可使翌春萌芽力增强,若施放不够,将影响盆树次年的生长。
三是造型上应摒弃规则式,摆脱模式化,要重视树木的特性,最大限度保留树木的野趣:不要过分追求病态美,健康美也是世界性的共同观;因生活空间愈来愈小等因素,盆景高度逐渐降低,要倡导创作中小型盆景,这也是世界性的趋势。四是要重视配盆,要使人感到盆树仿佛生长于原生地环境一样,因此应重视树与盆钵的大小、颜色、形状、种植位置、盆高、盆长、深浅等的配合;还应倡导使用中国盆,尤其是宜兴紫砂盆。
梁悦美的这些观点与同时候苦苦探索盆艺之道的一批艺术家不谋而合,他们一起开启了台湾盆景的新局面,开创了台湾盆景的新风气。经她手改作、创作的精品陆续问世,频频斩获岛内各大展会嘉奖。
1984年5月,在台湾新闻主管部门及盆景界公推下,梁悦美担纲“中华盆栽艺术”主讲,首次在电视上向公众宣讲盆景艺术理论及创作方法。该电视节目一经播出,当即引发了当时岛内民众学习盆景艺术的热潮,其中不乏日后大有作为者。
1985年2月,梁悦美应邀在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梁悦美树石个展”,共展出80余件盆景、12方赏石。这是台湾盆景界的首次个人展览,10天之内观者达20万之众,反响极为热烈。
盘点梁悦美的盆景作品,先后有5件被印制成台湾邮票,7件入选日本国风展,10件被美国太平洋盆景博物馆收藏,可谓成绩斐然。传授技艺,分享快乐在谈到对盆景艺术的热爱时,梁悦美曾不止一次地深情说道:“是盆景给我带来希望和快乐,而达到悠然忘我之境。这也是当初因身体欠佳、以疗病为养盆景初衷的我所始料不及的。希望不久的将来,人人都以家有盆景为乐,希望富有生命和灵性、古雅绝妙的盆景,也给大家健康快乐的人生带来无穷乐趣。”
带着这样美好的愿景,深怀对盆景艺术的赤诚之心,梁悦美凭借着来自灵魂深处的独创性和对于盆景艺术的天资,在给予她的作品以生动品质的同时,更像一个执着笃定的“传教±”,不惜以女子的柔弱之躯跋山涉水,为各地的盆景爱好者送去“福音”。翻看她的履历,盆景讲座、教学培训、示范表演等宣讲活动,她从三十多年前一直持续不遗余力地从事至今:
1984年至1985年,在台北基督教女青年会举办盆景讲座:
1985年至1986年,受聘于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讲授“盆景园艺”:
1987年至1989年,受聘担任美国西雅图太平洋大学、南西雅图社区大学园艺盆景教授:
1988年5月至10月,担任美国PugetSound盆景协会、华盛顿特区P.B.A.Sympo-sium盆景协会、美国国家盆景博物馆及MeiHwa盆景协会讲师:1989年9月,担任台湾文化大学农学院盆景教授:
另据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前会长苏本一先生统计,从1991年梁悦美在“首届中国盆景培训班”授课至今,在祖国大陆她有大约6400名学生,真正可谓“桃李遍天下”。
授课的过程中,梁悦美有感于业内缺乏系统的、有指导性的盆景专业书籍,遂将历年讲稿汇总,整理编撰成《盆栽艺术》一书,交由汉光出版公司于1990年以中、英文出版,并在台北和纽约同时公开发行。由于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加之设计典雅、印制精良,书籍出版后,很快被抢购一空。
后来,中文版重印两次,英文版则重印八次,其受欢迎之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其中,中文版荣获台湾新闻主管部门颁发的“优良图书奖”及“图书创作奖”两座金鼎奖,英文版则在美国被评为“全美十大好书”之一。至今,此书仍在中外盆景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迄今,梁悦美的盆景交流足迹已遍及21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到处讲演,做示范表演,奔波劳碌,终于积劳成疾,有一次几乎命丧异乡。她的这种勇敢坚韧、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了中外盆景爱好者普遍的尊敬与赞誉。1994年,梁悦美与徐哓白、潘仲连、贺淦荪、伍宜孙等十四位来自内地及香港的同好一道,被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评为首批“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她是第一个,也是截至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女性。
尽管在盆景界有着骄人的成绩和煊赫的声名,梁悦美却丝毫没有因为头顶耀目的光环和高深的资历傲然自居,众人面前的她,永远那么的热情优雅、活泼真诚,有着长者的和蔼可亲,偶尔也流露出小女生般的俏皮可爱。20多年来,她不顾家人反对,坚持到祖国大陆免费教学。不仅如此,每次来大陆.从台北抵达内地的目的地有时甚至要辗转几十个小时,但她每次都会只身拖着两只硕大的行李箱,里面装的,几乎全是准备赠送学生和朋友的盆景书籍、工具、衣物、化妆品等。
与人书信,结尾她总不忘署名“怀着感恩的心永远祝福您的梁悦美”:她的国际标准舞曾经代表台湾参加2004年威尼斯国标舞比赛,并一举夺得华尔兹冠军:她听摇滚,她会在劲爆的音乐中让身体跟随着节拍忘情地摇摆:每次闲聊,她从不用“老人家”、前辈的身份和口吻教训年轻人,而是用甜美的台湾腔说“我们女生哈”、“你们男生哈”……她富有激情和朝气的生活态度和心灵境界,感染着她身边所有的人。
梁悦美曾经说:“岁月不饶人。近四十年的盆景生涯在一个女人的一生中是何其珍贵与漫长!由于我对盆景有一份发自内心的情感与眷恋,使多年来经历的酸甜苦辣,转换成满满的成就与喜悦。我愿以四十年我的青春,换取我最心爱的盆景永远美丽灿烂的生命。”这是她内心的独白,亦是她盆景人硅的真实写照,诚如她的芳名:愉悦,美丽。这份美丽,无关时间和岁月,永恒地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编辑/刘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