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敖训大师创作的《澹薄》盆景赏析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黄敖训大师创作的《澹薄》盆景赏析

日期:2017-09-27 21:55:04     浏览:12    
核心提示:常言道,“盆景见树不见人”这是形容盆景作品没有达到“二神”于一体,个中少了作者心灵之神。从这件作品可以看得出来,黄敖训大师制作松盆景,不仅技艺娴熟、手法干练、善净边幅,而且景中照人。《澹薄》的姿态,无疑是以松的魂,松的韵,松的姿,松的相表达了作者借景达志的心意。在这里不是什么形容松的词汇可以表达作者“非澹薄无以明德,
 黄敖训大师创作的《澹薄》盆景赏析
 
      黄敖训大师曾告诉我,这棵“那须娘”五针松是同道王永康大师2015年转让给他的,第一张照片就在他的《随园》拍的。据介绍,此松原是日本岩崎大藏的遗作,因无人看管被荒养。
      
            命名这件作品为《澹薄》,作者是想寻找一种坦然,自居,淡泊名利,洁身岿然,与世无争的“禅门澹薄无心地,世事生疏欲面墙”的境界。
      
     《澹薄》树龄约90年,高78公分,根径18公分,现陈置在宁波茂松园。
     
      这棵松收藏在黄敖训大师手上仅仅只有两年多的时间里,能呈现如此匠心独运、出凡入胜的艺术效果,书本贴和大家来一起欣赏。
 
 
         
         这是2017年8月第一次呈现给大家的作品《澹薄》,其作品陈设高雅、大气恢弘、构图得体,松韵十足。我们再来细品改作这棵松的独到之处:
         
         
      作者无疑对松的树性和自然形态有很高的认识与理解,一棵荒养多年的五针松,经过作者的巧妙构思,精裁细剪,保留了主体干枝,去除了繁枝糟粕,留住了末级枝的精华。在把握枝叶层间聚散的关系中,其虚实、藏露的视觉空灵美感,使人愉悦、养眼。作者大胆截掉了中顶和右顶对称枝,留左顶枝过度收顶后,立显树势傲首伸臂,重心在握。左右看松,松干分枝前后穿插照应,内容深度尤佳。
      
      作者在短短的两个年度生长期内,能解丝移骨,脱胎定型,实属师之匠。作品主干平画倾斜收势,利用抬压牵引,拉大异位分枝间距,枝层可均匀得到透风和阳光沐浴,使其在盆内的自然生长中,将自然整枝(死枝)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古往今来,留下多少文人墨客、贵贤雅士对松的敬仰与赞美。松树有“百木之长”的寿星之誉,而松文化,是人们在育松、赏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人格映照的精神寄托和敬仰心理的文化现象。常言道,“盆景见树不见人”这是形容盆景作品没有达到“二神”于一体,个中少了作者心灵之神。从这件作品可以看得出来,黄敖训大师制作松盆景,不仅技艺娴熟、手法干练、善净边幅,而且景中照人。《澹薄》的姿态,无疑是以松的魂,松的韵,松的姿,松的相表达了作者借景达志的心意。在这里不是什么形容松的词汇可以表达作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立德立志胸怀,我在此一厢情愿的感觉到了作者“禅门澹薄无心地,世事生疏欲面墙”的平和处世心态,这就是意境。不知理解是否偏颇?
     
     
      换位体会黄敖训大师自家庭院有这么一件《澹薄》佳作,周年呵护、四季更替、日观其姿、夜托其思,真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和松树》中借松抒怀的几句感慨断语: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
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
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后  语
 
     
      赏析一件有生命的盆景作品,其赏析的意义不仅仅呈现在“赏”,也要通过“析”之交流,才是盆景趣同者间真诚的心交。
      
      从负责任的角度赏析,完善《澹薄》今后的成熟,是否还有值得斟酌的一管之见。我冒昧的以抛砖引玉之意,一图解千言的借以下面的图例示意,来分析作品是否还有上升的空间。
     
 
 
以下我们按图示意将其调整
 
 
初步调整后的示意图
 
 
 
 
由于松的“枝下高”较低,不足以抬升对松的敬仰或伟岸形象。是否能去掉最下面的弱枝,试试看。
 
 
 
底枝去掉后,左枝面就略显轻而单调,需要调整整体形态。
 
 
 
最后的效果,是否得当?还请各位阅贴者明鉴。
 
 
原作照片   (2017年8月25日完成)
 
>更多关于黄敖训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