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习和借鉴的目的不是追崇日本风格,更不是"日本化”,而是为了发展我们自己的盆景事业,从而去超越日本盆景。对于一个至今还有多半文字都在沿用汉字的国家,我们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呢?
徐:当前,随着中国的盆景事业迅猛的发展,队伍在不断壮大,各地的私家盆景园纷纷涌现,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盆景事业的中坚力量毋庸置疑,企业家群体的出现,为盆景这门传统的艺术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强大的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其前进的步伐,但冷静地观察这股热潮,也有人提出了盆景导向偏颇的问题,重树木而轻山水的现象已经出现。假如是以旁观者的角度,你是怎么看的?
王:一句大白话:不能饿着肚子谈高雅。说实在话,我们的盆景历史虽然悠久,但真正得以发展只是近四十年而已,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较,盆景艺术的底子并不厚。看看公立的盆景园,现在能够良好发展的还剩下几个?盆景界现在就应该敞开门扉,欢迎杜会各界的加入和关注,政府来支持,协会来组织,媒体来宣传,企业家出资,生产者出力,一起来促进它推动它向前走。
企业家购买盆景,收藏盆景,是在培养盆景爱好者这个群体,何乐而不为呢?任何艺术要发展,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必然是寸步难行,这是硬道理。
松柏强杂木弱、重树木而轻山水这样的现象的确存在,但这样的差别是因为树种或用材的不同,在盆景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松柏千万年,其传世性本来就强于杂木,这是树种的天性优势,与生俱来,难道能装做不知道?树木盆景有生命性,有成长感,有年功,修炼的时间越长,越能超凡脱俗,自然就成为了主流。十年前、二十年前的盆景展览上,同样是树木多于山水,这和企业家群体,和导向有什么关系?另外,这种观念多少也有点杞人忧天,岭南杂木、湖北树石、扬州水旱等等,不都在自己的路上发展得好好的吗?用我前边的话来说,这里边没有孰是孰非的问题,殊途同归地推动盆景事业的发展,就无可厚非。
我们的盆景事业还在发展过程中,不能机械地去参照其他比较成熟的艺术门类,不能罔顾现状地去一味求齐求全,有主次错落远远要好于俱弱俱轻,要留一点余地和时间让她去走过这个阶段。包容心和冷思考一样,都是积极的态度。
徐:随园早已经是国内知名的私家盆景园之一,在这个成功先例的基础上,正在建设中的新随园无疑将有更高的起点。第二届中国私家盆景园俱乐部联谊会将于2f)13年9月在新随园开园大喜之际召开,新园盛会,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