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乐清 胡春方
中国盆景艺术的最大特点,不在于单一外表的妍丽,而在于它具有深远的意境,即“画尽意在”。盆景的立意造景,是表现心志,展露“诗情画意”,是一种借景抒情的艺术。
同样,人以修身来提高道德素质,道德的提升是盆景艺术精进之底蕴。人贵自然,自然处世,自然做事,做到表里如一,那么,人与人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将会是水到渠成。
中国是个美学思想源远流长、哲学根基宏博深厚的国度,意境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背景所形成独特的范畴。早在先秦时候,文学已触及了心与物的关系,南北朝时刘勰提出“情在词外”,说出意境的实质:至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更将意境提升到文艺创作灵魂之高度。盆景艺术亦是同理,盆中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应该渗入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人能从有限的景物中产生无限的联想,达到情景交融。
贺淦荪大师创作的盆景《西风古道》,是以元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词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为意境而创作的,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枯藤和几棵老树,小桥和小房(配件),树上留用少量残叶,展现暮秋景象,以荒凉的土坡象征行人稀少的古道,树校斜向东边,表现西风劲吹,小桥上面放一人物摆件,代表那位流浪天涯的断肠人。整个画面构成了一幅萧索凄凉的暮秋场景,与主题“西风古道”吻合,让人感同身受。
由此可见,意境的创作,首先是作者的生活感受,形象思维,艺术理想等一系列内功的结果。同时还必须遵循盆景艺术的创作规律,诸如师法造化,繁中求简,因材处理等等,还需灵活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以达到作品的造型完美和形神兼备,最后借助景名达到画龙点晴的效果。
时至今日,在文学艺术的创造、欣赏与评论中,人们仍然以意境的有与无,高与低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盆景亦同。在这点上,笔者深有体会。笔者创作的一件双干榆树临水式盆景,原先景名为《古木临崖》,曾求助学问高深的易老先生,先生提议:“《古木临崖》的意境欠佳,太浅显、直露,不如换成《云横秦岭》,此命题源于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意境高远,形象生动,颇合该盆景命题。”老先生的一席话,使我顿悟,并把立意贯彻于盆景创作的始终,历经十八个春秋,逐步使作品成熟。于是,便以此作品送交201 3年第七届世界盆景友好联盟暨第十二届亚太盆景赏石大会(常州宝盛园),获得了最高奖项“中华瑰宝”奖。
近期,日本盆栽大师来上海进行学术交流,气正男与今井光则先生说:“中国盆景作品的‘意境’是当今领先世界盆景的成功之处,是目前日本盆栽所不能做到的短项。”又说:“现在日本盆栽界在学习临摹中国古籍《芥子画谱》里的树石意境,在意境内涵上学习中国盆景。”
笔者从事盆景艺术三十余年,历经风风雨雨。初期,由于盆录艺术知识的浅薄,只在盆景表层的妍美上下功夫,后经名人大师指点,才明白盆景不能只看外表,必须创造形式外的东西,要追求“景外之景”,即“意境”。
可是,如何提高作品的意境?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于是,我专心钻研盆景造型艺术,遇到问题,翻阅有关书籍来解决,这也只能是“临渴掘井”。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想要创作随意,就必须淡泊名利,才能使身心在宁静中研讨,更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学、哲学、诗词、国画等等,从不断学习中积累知识,提高修养。
大画家石涛有言:“搜尽奇峰打草稿”,意为耍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的东西,故此,必须深入细致观察大自然,寻觅奇松、古柏、奇峰异景,用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娴熟的技术,为创作盆景艺术打好基础。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只有在多彩的世界里汲取大自然的精华,充实自己,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
为追求盆景艺术,我放弃了家中的俗事,把以往的积蓄都用于购买盆景素材和有关书籍。亲邻好友都劝说:“去赚钱吧!以盆景养盆也可以,何苦干这既不赚钱又辛苦的事呢。”但是,我志愿已定,不能为生活清苦而退却。许多盆友与客人想买我的盆景,我也知道生活很需要钱,但是,若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卖掉素材与半成品,我拿什么来搞艺术创作? 由于我的坚持,以及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创作,作品《云横秦岭》、《山林雅趣》、《欣欣向荣》、《思清》在第七届世界盆景友好联盟暨第十二届亚太盆景赏石大会、第八届亚太地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会、第五届和第八届中国盆景展览评比会上深受好评,分别荣获“中华瑰宝奖”、“亚太佳作奖”、“金奖”等。
获奖期间,许多新闻媒体来 电采访:“您的作品荣获大奖,我们把您宣传一下,更加提高您的知名度。”甚至有人建议我乘此机会去疏通关系,弄个美丽的头衔。我知道,这些东西很美丽,但我不能。因为盆景艺术是纯洁的,作品的获奖,是大师和评委们对作品的认可,只是说明我创作盆景艺术走对路径而已。艺无止境,我需要的是更加努力的创研。
今天,盆景艺术的浪潮此起彼伏,但真正将盆景艺术看作安身立命之本的人少之又少,目的预设急功近利——为什么要学盆景艺术7因为盆景艺术对我有用,因为里面有智慧,有技巧,有升官发财的门路。于是,在少数人的眼里,艺术已经变成赤裸裸的经世致用术,成了彻头彻尾的“用径”。仅求其用,不见其“体”,乃是最大的无用:仅求其“术”,而对艺术的“道统”视而不见,这是艺术的最大悲哀。
当然,任何一种文化艺术都包含着深刻的两面性,所谓的精华和糟粕,往往纠结在一起,所以,我当前前最迫切要做的,仍然是平心静气地去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学贵力行”在聆听圣贤教诲的同时,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言行中。易云:“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借伟大文化指引,提升我们生命的内涵,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高水平盆景作品。
盆景艺术已融化在我的生命中,成为一种独特精神支柱。与盆景交友,其乐无穷.它是天工与人工的巧妙融合,融诗、书、画于一体,那墨色淋漓的蟹爪枝、鹿角枝活现在真境中;缩龙咸寸的古树,古朴、清奇、雄浑、盘根露爪等等,是何等赏心悦目!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心灵的净化,感情的升华,使精神与自然融为一体。春天,为新枝发芽而欢悦;夏天,在丛林中聆听蝉的欢鸣;秋天,则枫林唱晚,感怀时光的流逝:冬天,在寒景中寻诗问雪,煮酒论道。这种意象使我们与盆景悲欢相依,达到了物质之外的人生更高境界。
欣赏之时,有时心灵产生波动,我们将心灵的感动和天地万物的活动融为一体,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唤醒自己,凸显最真实的自我。让我们从寻找盆景意象开始,沿着盆景创作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我们的年华有限,但盆景艺术之生命力与诗意无穷,在有限的生命中,享受园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盆景,那么,我们也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
(编辑/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