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与国画 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领域的姐妹花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盆景与国画 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领域的姐妹花

日期:2017-07-29 21:12:10     浏览:18    
核心提示:盆景创作融汇转化国画构图技法,实现了从盆景到盆景的升华。脱胎换骨的变化使盆景成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是“画”就讲究构图,构图是中国盆景和国画相通的艺术语言组织形式。分析中国盆景,可以看到中国盆景具有国画构图的以下特征:
 盆景与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领域的姐妹花

 ■河南 季愚
 
   盆景与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领域的姐妹花。二者同属造型艺术,都要借助艺术形象,以视觉感受的方式,向读者传递艺术语言,实现同读者的对话和共鸣。简单的盆景,是中国盆景的雏形,缺乏理论指导,也没有深邃的意境。魏晋南北朝时候各种文化水乳交融,各种文艺理论争奇斗艳,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置陈布势”的观点,为国画构图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盆景创作融汇转化国画构图技法,实现了从盆景到盆景的升华。脱胎换骨的变化使盆景成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是“画”就讲究构图,构图是中国盆景和国画相通的艺术语言组织形式。分析中国盆景,可以看到中国盆景具有国画构图的以下特征: 
 
  一、宾主朝揖交相辉映
 
   盆景宾主关系的处理借鉴了国画技法。在国画中,宾主关系是相对的,主体是中心,宾体是陪衬,互为矛盾又互为依存。有主才有宾,有宾方显主,二者不能孤立的存在,主体的大小、偏正靠宾体的烘托、陪衬。盆景中的宾主关系同样,例如:胡海洲的作品《千里放排水云间》(见图1)中,“山”和“水”是主体,是自然美的代表,“人物、竹排、动物”等摆件是宾体,以摆件的“小”衬托出“山”的高大伟岸,用摆件的“动”衬托出“水”的宁静优美,借以使观赏者产生置身于“水云间”的感受,交相辉映地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二、起承转合遥相呼应 
 
  独具特色的中国盆景在处理“呼应”关系时,不是简单地摆放一个枝条,更不是随意地陈设两块石头,而是在熟练掌握国画构图“起承转合”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加以经营。“起承转合”是国画构图关键又关联的环节。“起”是主势展开的方向和起势;“承”是依据主势和起势,因势利导的运动过程:“转”是打破主势改变方向,增加矛盾、变化和趣味:“合”是收归主势,达到遥相呼应的艺术效果。
 
如:孔泰初作品《艰苦阅历》(见图2),主树斜向起势,树干承续主势斜向右上运动,继而转折,配合主树横向展开的第一出枝打破主势,配树依主树势态变化运动,斜向右上,转折右下,向上内收与主树遥相呼应,作品的气韵在“起承转合”的收放变化中贯通流淌,表现出动感和韵律感。

 
盆景与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领域的姐妹花
 
   三、疏密聚散气韵生动
 
   盆景疏密聚散的布置,是吸收国画构图技法的营养转化而来的,是对疏密、聚散、动静、争让等对立关系的有机整合。运用到树木盆景中,“疏”依靠主干和主枝来变化,“密”运用细枝和树叶去表现。“疏”要疏可走马,又要疏而不散,“密”要密不透风,还要密而不滞,确保气韵通达。“疏密聚散”的变化,疏中有密,密中有疏,聚散相宜,相得益彰。既要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生机感,如:吴德军黑松盆景作品(见本刊2012年第10期60页)。又能以生动的气韵体现出节奏感,就如一首乐曲,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有激烈高亢,有轻松悠缓,又如:季愚作品《幽谷禅韵》(见图3)。
 
   四、藏露结合虚实相生
 
   盆景作品呈现在欣赏者面前就是图画。“藏”和“露”的安排,“虚”与“实”的处理,盆景创作在不同程度上都会运用国画构图原理。盆景创作依画理“置陈布势”,“藏”的含蓄巧妙,可以调动想象;“露”的别致有趣,使人回味无穷。藏露之间,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咫尺再现天涯,如:赵庆泉作品《春水泛舟》(见图4)。盆景的“虚”和“实”,是情景交融,是时空转换。或景实情虚,或情实景虚,“虚”表现时空,“实”展示景象,“实”因“虚”而“实”,“虚”依“实”而“虚”,景象、时空、情感三位一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如:张宪文作品《岱宗烟霞》(见图5)。
 
   综上,中国盆景所具有的国画构图特征,是客观存在;是盆景艺术家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以审慎的态度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结果:是对主次、呼应、疏密、争让、藏露、动静等对立关系,在盆景造型中灵活机变的运用;是多样化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
 
由盆景到盆景的演化,中国盆景打上了国画构图技法的烙印,盆景创作应遵循艺术规律,也要与时俱进,“法无定法”,融会贯通、变革创新的盆景更富有“诗的情感”和“画的意境”。注:参考文献1.潘天寿著《中国绘画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董欣宾、郑奇著《中国绘画留法生态论》,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3.彭春生、李淑萍著《盆景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年版.,
 
标签: 盆景国画
>更多关于盆景国画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