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发源于中国,由于近代历史与传媒演变等多种因素,欧美和许多国家把盆景称为盆栽,也有许多人对盆景的源流存有误解。
李树华教授在他的著作《中国盆景文化史》第13章里提到西方最早报道有关盆景的文献出现在16世纪到过中国的传教士见闻录——“十六世纪的华南”(注1)0书里记载到华的欧洲人看到种植在盆里的矮树,很惊讶这些矮树还能结果。虽然见闻录没有更进一步的描述,但是我们可以推想他们所看到的矮树指的是盆景。
16世纪末,到菲律宾的传教士彼得罗·祺礼诺神父,1 557年生于西班牙的安达路西亚,1595年被派到菲律宾传教。祺礼诺神父把他在菲律宾的见闻,以西班牙文著=B,书名《菲律宾诸岛的关系》于1 604年在罗马出版(见旧)o书早有段叙述侨居菲律宾的中国人如何种植盆景的过程,详细手旱度让现代读者能即刻辨识所描述的是一棵附石榕树盆景。
20时纪初,美国两位历史学家,爱玛·布莱尔和詹姆斯·罗伯森,联手编辑了一套有关菲律宾人文历史的大作。他们查阅716 -19世纪的航海家、商人、传教十等有关菲律宾人文、历史、风俗、政治、贸易、宗教等的原文著作,挑出一批译为英文并加于注解。这套书名为《菲律宾岛,1493 1803年》1493 -1803),于1904年出版,整套书共是55卷(注2)。其中祺礼诺的《菲律宾诸岛的关系》 书被翻译为英文,收录为第1 2卷。笔者现把这一卷,第214 - 215两页里祺礼诺神父写有关盆景的英译本翻译为中文与大家分享
“蛮有创意的中国人有个习俗把榕树(注”种在石头上,就像种在花盆里一样,树和石头小到都可以托在一只手上,可以从这处搬到另一处树与根的比例也对称,高度不超过五个手掌高,类似矮橘子树把树种上石共看来是有难鹰也很怪,在此记述我所看过的种植方法过程他们找一棵长满根的小树苗和一块石头,这石头不能太硬或光滑,也不能太扎实,要有多孔或有些凹陷。
这类石头很多,在石礁和海滩就能找到他们用纤维把多根的小树或小苗绑在石头上,尽可能让根四面八方的投盖整个石头,然后把石头放在水里让树成长 水能让根更紧贴的缠住石头,紧靠洞孔,密切地拥抱为一体我在马尼拉的家靠近玄关的院子就有一颗大榕树1602年的4月或5月,看到它的叶子萎缩和掉落,我以为这棵树要死了,感到伤心,因为我不要失掉这么漂亮的一颗树 第二天看到树叶全掉光时,伤感更增,我把这棵树指给刚好在旁的一位行政官员 可是第三天我发现它长出出新的漂亮嫩叶,这时我的兴奋不亚于我前一次悲伤的程度,因为它的确是一棵很漂亮的树 此境就像在画里看到的复活真谛 ”
这段描述的肯定是棵盆景。到海外侨居的华人多有保留家乡的文化与习俗,盆景是其中之一。居住海外的华人人数以东南亚最多,私人家院、寺庙等处都可见到盆景,中国人很早就往海外移民,不难想象会把盆景这门艺术带到海外,只是发现的文献记载有限,希望往后学者能找到更多早期有关海外盆景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