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泰(1864-1926年),号南林、南陵氏,宜兴城南人,清末民初陶刻名家。 在民国陶刻家中,韩泰的风格典型而与众不同,这主要是与他的出生有关。韩泰出身碑刻世家,很小就学成祖传碑碣技法,有深厚的石刻基础和文化素养。学习时,他与当时的宜兴著名金石书画家卢兰芳和邵云儒是好友。
民国初年,韩泰被艺古斋的赵松亭聘为技师,从刻碑碣转行专门从事紫砂陶刻。陶刻时,他发挥了碑刻的特点,把金文、篆文、钟鼓文运用在陶刻上,并且将紫砂成型原理和陶刻结合起来,把青铜器上的纹饰以及石刻的立体浮雕感觉巧妙地运用在陶刻上。这使他的陶刻作品古朴,风格独特,深受客户喜爱。
以后,韩泰又受聘于上海铁画轩和宜兴吴德盛公司,担任陶刻技师,至1926年病逝,享年52岁。和其他刻字先生一样,韩泰是深受尊敬的宜兴文人。
这个刻“泰丰碑”的圆盆,盆体胎骨是民国紫泥,紫泥外粉段泥,段泥外面再粉红泥,是三层泥料结构。平飘口,圆空,圈足,全手工制作。盆型简洁,是典型的民国盆。
画面刻茶花。花刻的相对工一点,花蕾花瓣形态变化自然,由里及外充分运用三层泥料的色彩和厚度将国画中晕染的方法运用到陶刻上,层层琢刻,逐渐过渡,使得茶花的立体感非常强烈;枝干和时子用写意的方式表现,衬托主题茶花的艳丽。
字面阳刻的是泰丰碑的拓本局部:“周庙貌华品峻山崇守廉水洁”。用第二层不规则外形的段泥的黄色衬托碑文工整的字体,有浮雕的立体感,布局比例合适又充满变化,古朴有秦汉的遗风。落款行楷刻:“拓本藏武定余氏斋中南陵镌”。
画面和字面充分体现了韩泰不同于一般刻字先生的书画功底。
用几层不同颜色泥料紫砂来表现陶刻的技法是从清末民初开始的,此翁用三层泥料,更有甚者用五层泥料。除了韩泰,邵云儒、赵松亭、潜陶、琢如等都会这种技法,是否是韩泰发明的目前无法考证,但韩泰是最出色的一位。(杨世荣申洪良)
(编辑/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