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朗铨从古董家具到古董盆景的收藏进阶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冯朗铨从古董家具到古董盆景的收藏进阶

日期:2017-07-11 10:25:36     浏览:130    
核心提示:大观堂盆景园于上个月正式开园。这座占地34亩、集中了千余株盆景包括三百余株古董盆景的园子,是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的盆景艺术园区。其负责人冯朗铨先生,向以经手大量经典的黄花梨、紫檀明式家具闻名
 
引言
大观堂盆景园于上个月正式开园。这座占地34亩、集中了千余株盆景包括三百余株古董盆景的园子,是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的盆景艺术园区。其负责人冯朗铨先生,向以经手大量经典的黄花梨、紫檀明式家具闻名,近两年却越来越多地在盆景上投注精力。连续几次拍卖会,他的盆景都成了各大拍卖公司预展现场的一个焦点,尤其是家具专场,如果下一次在现场这些盆景忽然不见了,你可能还真的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古董家具、古董盆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借开园之际,窄门文化一行于大观堂盆景园对冯朗铨先生做了独家视频专访。
 
 
专访冯朗铨先生
 
 
 
▲窄门文化主编连燕小姐专访冯朗铨先生
 
 
1
 
 
冯朗铨:从古董家具到古董盆景的收藏进阶
 
大观堂收藏的盆景
 
冯朗铨先生出生于北京,在广州长大,后来又去了香港,从小的生活环境就有老家具伴随,老家具自然就成了他内心的一个情节,很快收藏古董家具就从业余爱好成了他的正业。而无论是古董家具还是他观察到的其他艺术品,他发现几乎都是“死物”,如果没有一样活的东西,未免太单调了一些。在翻阅一些书籍后,盆景映入眼帘,很快这就成了他古董家具以外的另一个兴趣所在。
 
2
 
 
李贤墓壁画中的内侍
 
盆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园林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王世襄先生认为盆景之前应当是先有盆栽,盆栽是把植物栽种入盆,而盆景着重在“景”。“一件佳品必须是大自然美妙景色的缩影,而且更集中、更典型,能小中见大,可以身入其境,神游其间,故不是一览无余,而是趣味隽永。”他认为盆景是盆栽的提高和升华。
 
若以盆栽论,现知的较早材料是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中所见的一具长着六枝红花的圆盆,口有卷沿,和今天种花的瓦盆无大异,下面还有方形架座,可视作观赏用的盆栽。正如冯朗铨先生所说,盆景始于汉代。
 
唐代初期,盆景便是宫廷贵族和士大夫常备的欣赏品了。李贤(章怀太子)墓(葬于706年)壁画中,在前甬道东壁,画工描绘了一名内侍,他手捧黄色圆盆,里面有数石如拳,长着两棵小树,还结了红绿两色、已熟和未熟的果实。这是早期盆景的极好写照。
 
3
 
冯朗铨:从古董家具到古董盆景的收藏进阶
宋 赵佶《祥龙石》局部
 
宋元时候,盆景甚为流行。
 
宋徽宗赵佶堆筑万寿山,花石纲聚敛来的珍花异石多贮藏于此。《宋史·朱勔传》就讲到浙中为宋徽宗进花木,“初致黄杨三本,帝嘉之,后岁岁增加”,黄杨正是适宜用来做盆景的树种之一。徽宗所绘《祥龙石》图,玲珑多孔的奇峰,左上侧有一个石窠,边缘用小卵石堆叠,使能稍积土壤,里面长着一大一小两棵树。右下侧有较深一穴,从中长出花草来。王世襄先生认为,“后来装饰点缀山石盆景完全用的是这种手法。石下虽没有把盆画进去,但赵佶题诗有‘水润清辉更不同’之句,可见祥龙属于上水石一类,而石下本有盛水的石盆。”徽宗喜爱盆景可见一斑。
 
 
南宋 刘松年所绘《十八学士图》中的盆松
 
从南宋人画中可以看到不少用独株老松栽成的盆景,故宫博物院所藏《十八学士图》四轴,有两轴各画盆松,尤以秋景一轴,盆松摆在大理石案上,长枝探出盆外,覆荫着小缶菖蒲,把一角园林,装点得格外生色。
 
元代,盆景有了一个别致的名字——“些子景”,“些子”就是一丁点儿的意思。元末回族诗人丁鹤年有诗《为平江韫上人赋些子景》:
 
尺树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
气吞渤澥波盈掬,势压崆峒石一拳。
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
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
 
原来气吞渤海的波涛只不过浅浅一掬水,势压崆峒的山岳只不过小小一泉石而已。盆景所具备的,正是这般“小中见大”的特色。
 
4
 
冯朗铨从古董家具到古董盆景的收藏进阶
 
 
大观堂收藏的盆景,姿态各异
中国嘉德2017春拍预展现场
 
常见的盆景大体可分两类:山水盆景树木盆景。王世襄先生认为它们和山水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缩影,“盆景和绘画从来都是相通的。古代许多有关山水画的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去欣赏盆景,也可以辅导我们去制作培育盆景。”
 
大观堂的盆景是树木盆景,要求能用狭盆浅壤培育出苍古矫健、姿态动人的老树,树种以松柏为上。宋人韩拙《山水纯全集》曾对松柏形态有过生动描写,“或耸而迸枝者,或曲折而俯仰者,或躬而若揖者,或如醉人狂舞者,或如披头仗剑者,皆松也。又若怒龙惊虬之势,腾龙伏虎之形,似狂怪而飘逸,似偃蹇而躬身,或坡侧倒起,饮于水中,或峻岭倒悬,而身复起,为松之仪。”
 
对古柏的形状他又说:“皮宜转纽,捧节有纹,多枝少叶,节眼嵌空,势若蛟龙,身去复回,荡迭纵横,乃古柏之状也。”这些描写既能帮助我们去欣赏大观堂的盆景,也能对登山涉野去选掘什么样的老树桩,选用何等样的盆盎栽种并如何栽种,枝干的去留,树根的搜提,直至细枝的修剪盘扎,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冯朗铨从古董家具到古董盆景的收藏进阶
 
大观堂盆景园园艺师,盆景需悉心栽培
 
如果说一位画家是用笔墨颜色在纸绢上重现自然,并在更高的高度上概括自然的话,那么一位园艺家则是用更接近真实、具体而微的材料在盆盎中来重现自然和概括自然。园艺家和画家一样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劳动不仅是去观察、认识、重现和概括自然,外加上还有选掘、栽种、灌溉、剪扎、培育等一系列的繁重劳动。
5
 
 
明 朱小松归去来辞图笔筒,“以画意剪裁小树”
中国嘉德2003年秋拍
 
明代不乏在绘画雕刻方面有高度成就又兼以培育盆景闻名的艺术家。
 
以竹刻著名的三代竹人,祖朱松邻、父朱小松、孙朱三松,已知的至少有两代是培育盆景的高手。程庭鹭在《练水画征录》中说“小松能以画意剪裁小树,供盆盎之玩。今论盆树者必以吾邑(指嘉定)为最,盖犹传小松画派也”。
 
陆延灿《南村随笔》也记载:“邑人朱三松,择花树修剪,高不盈尺,而奇秀苍古,具虬龙百尺之势,培养数十年方成,或有逾百年者。栽以佳盎,伴以白石,列之几案间,或北苑,或河阳,或大痴、云林,俨然置身长林深壑中。三松之法,不独枝干粗细上下相称,更搜剔其根,使屈曲必露,如山中千年老树,此非会心人未能遽领其微妙也!”
 
 
大观堂收藏的盆景,“高不盈尺,而奇秀苍古”
 
从历史来看,喜爱盆景的都是一些酷爱大自然、工绘事、善雕刻的艺术家,更足以说明盆景和我国的各种造型艺术有密切关系,在传统的民族文化中有它的特殊地位。1979年,王世襄先生曾撰文《盆景起源于何时》,不禁感叹:“如果有过去名家亲手培育的盆景能保存到今天,它既有艺术价值,也有历史价值,自应当作一件文物来看待了。”但终究因历史的动荡而使这一假设无法成为现实。
 
6
 
冯朗铨从古董家具到古董盆景的收藏进阶
大观堂盆景园,空间、自然与人
 
经过文化交流,盆景对邻近国家尤其是日本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遂成为东方园艺的一个象征。大观堂盆景园内收藏了小林国雄木村正彦、岩崎大藏等日本盆景大师的作品数十株,并有一大批顶尖的日本获奖盆景作品
 
小林国雄先生是日本盆景界的顶级人物,有“鬼才”之誉,著有《盆栽艺术:小林国雄的世界》一书。他从事盆景创作已近40年,始终在探索盆景之美的本质,他曾说:“盆景是感受到内心中深藏的物哀的生与死,经过时间的流逝感受到幽静、闲寂之后,心灵会被时代酝酿出的意境韵味所吸引,会被生命的尊严所感动。”
 
 
大观堂盆景园,“景”、“盆”、“几”三位一体的融合
 
关于中日盆景的异同,他认为日本的艺术倾向于对自然美的压缩和凝聚,并通过线条和空白展示余韵,使人们在闲寂与静谧中想象无形的事物。“盆景诞生于2000年前的中国,800年前传到了日本。基于日本人的感性和审美情趣,现代意味的盆景造型被确立起来。虽然在树种和树形上有差异,但蕴藏其间的、追求崇高理想、陶冶高尚情操的精神,中日两国却是相同的。”
 
一件盆景作品要想达到格调高雅的艺术境界,他强调最重要的就是“景”、“盆”、“几架”三位一体的融合。“古语说得好,‘盆树相合’。盆景本来就是通过在盆钵中长期培育来增加其品位和趣味的。在这个过程中,盆钵也增添了韵味,变得古香古色。如果再配置桌几和青苔等来提高意境,则效果更佳。”
 
7
 
 
家具和盆景,中国嘉德2017春拍预展现场
 
我想这正是冯朗铨先生继古董家具后选择盆景的一个原因,因为二者能够很好地结合,从而使生活空间显得很提气。
 
关于收藏家和古董商的角色定位问题,冯朗铨先生认为这两个角色是可以互换的,很多行家过去就是收藏家,做得越成功的行家自己就变成最大的收藏家了,存了很多东西。“实际我觉得不要把收藏家跟行家分得太清楚,没有必要,还是市场说了算,市场说这件艺术品到底值什么价格,这才是最重要的。”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想把爱好的东西做得更好一些,也希望变成大家都爱好的东西!
 
 
参阅:
《小中见大,盆景与山水画相通》,王世襄,《锦灰堆》(合编本),叁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盆景起源于何时》,王世襄,《锦灰堆》(合编本),叁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文人树的风度——对话日本盆景大师小林国雄》,《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13年第09期
《冯朗铨:运用时间差和地域差抢到古董家具》,中奢网
 
标签: 盆景收藏
>更多关于盆景收藏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