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黄明山先生奔击式盆景《出》

   2017-06-22 5
核心提示:我有幸在武汉看到了黄明山先生的“奔击式”盆景。这盆盆景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崭新的盆景形式,它跳出了盆景的常规,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向观赏者诉说着一种感悟了的认知,从而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所以“奔击式”盆景的出现,应是我国盆景界的一个创举,绝非寻常之事,或许它将成为我国盆景艺术一种新形式的开端也未可知。
——赏黄明山先生“奔击式”盆景《出》
 
文丨宫树鼎
 
我有幸在武汉看到了黄明山先生的“奔击式”盆景。这盆盆景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崭新的盆景形式,它跳出了盆景的常规,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向观赏者诉说着一种感悟了的认知,从而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所以“奔击式”盆景的出现,应是我国盆景界的一个创举,绝非寻常之事,或许它将成为我国盆景艺术一种新形式的开端也未可知。
 
“奔击式”盆景在形式上舍弃了正常用盆,把雀梅树桩种在破壳的蛋形盆中,以黄沙象征大地,生命就在黄土地上诞生了。它一面吸取大地的营养,不断生长,另一方面还要与风雨雷电,寒暑旱涝作斗争,生命总是在逆境中顽强地成长。因此,它根曲如铁,深入厚土;主干横向两次起伏,应是寓意事物的发展有低昂,生命的历程有沉浮。
赏黄明山先生“奔击式”盆景《出》
 
只有奋斗,才能冲出困境,经过磨砺,才能爆发出强大的力量。于是以粗壮的横枝,直线地奔击前进。但直线奔击没有过分延长,如果过分延长,终会出现“强弩之末”。对此,作者采用了书法中的“回锋藏力”之法,于奔击横枝的适当部位回折一枝留片,不但可为再次奔击蓄集力量,而且做到了画面的均衡。另外主片之干也呈现折状上升,正象征着经过反复拼搏得以成功而终达完美。
 
 
 
动势盆景的出现,无疑是盆景造型的一次革命。它打破了“幽静”的气氛,使盆景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恰如宋词从“杨柳岸”走向“大江东去”,大大地开拓了表现境界。黄明山先生的“奔击式”盆景出现,又为动势盆景打开了直接表现作者心境的大门,以造型形式直抒胸臆。单从“动”字来看,风吹、雨压、雪坠以及布局上的“量上”的不均等所表现的“动”,我认为应该是由此及彼的“被动”,而“奔击式”盆景所表现的“动”,则是作品本身力度的显现,应该说这个“动”是“主动”。所以“奔击式”盆景的表现方法为动势盆景将增加一种新的表现能力。
 
艺术都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盆景艺术也是从低级的仿形开始,向着“天入合一”的高级阶段发展。这个阶段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很可能就会出现着重表现“抽象美”的作品。作为“静止空间”艺术的盆景,却对表达作者的感情和理想有一定的限制。有造诣的盆景作者,很自然地就会努力寻找突破形式的道路,创作出既不失盆景面目,又不拘于具象,而且又能充分表达其抽象境界的作品。我认为“奔击式”盆景就是这样一个先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胸中有丘壑,下手自从容。雀梅作品《出》在武汉举办的第三届全国盆景学术研讨会及展览会上犹如天外飞来一块陨石,震撼了三百多位研究专家的心,是唯一受到研讨会高度赞赏的作品。
黄明山的作品《出》是中国盆景的代表作,它的创作手法和理念给当前中国及世界盆景艺术的发展以新的启示。
 
 
▲黄明山作品《逝者如斯夫》(榆树,70×60cm)
 
原载《BCI国际盆景大师黄明山艺术作品》
(本文已获黄明山先生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更多>同类盆景动态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