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古称冈州,又称葵乡、侨乡。葵乡之名,源于新会盛产蒲葵,过去新会人民利用葵树枝叶制作成各种产品行销海外,葵艺成为新会一带劳动人民的传家手艺,因而得葵乡美名。
江门五邑人出洋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其中新会、开平、台山一带是著名的侨乡,一批一批五邑人漂洋过海,异域谋生,留下了孤儿寡母和荒废于乡间的大屋。
有些人在海外辛苦打拼大半辈子,存下的钱全都寄回家乡,供养儿孙,修葺房屋。新会、开平、台山许多老房子年久失修,日渐爬满藤蔓植物,甚至被大树缠绕覆盖。
农村缺乏劳动力,农家又资财有限,只能眼看着房屋被树木侵蚀,漏屋偏逢连夜雨的状况不时发生。偏有的树特别难缠,房子修好了,砍伐掉的气根又重新生长,树和房子变得“难舍难分”。缠在房子一边墙壁上的树倒是好处理,最怕是长在屋顶的树,年深日久,舍弃房顶或树都是需要勇气的。
发现“造化钟神秀”榕树根部胚材,源于某户房主遇上以上这个难以取舍的情景。舍弃了树,需要重新修葺房顶,各种花费不在话下。
此两难之际,一位以收集盆景胚材为乐的梁师傅在开平一带探亲,遇上这么一桩事,他上前仔细审视这榕树素材,却也觉得奇怪,这榕树随着屋顶的坡度生长,早已长成一道弧线的形状,且和屋顶融为一体,没有必要非得拿下。而房主却坚持为长久计,无论如何得把树弄走。热心的梁师傅和房主商量,拿走的树归他,他可以帮助房主修葺屋顶。
十几年前,此树几经转手,来到陈万均手中的时候还是一个只有一片凹凸不平的弧狀根部胚材,树根起伏奇特,经过多年虫蚁腐蚀,又经过反腐蚀处理,形成了树根表面筋骨裸露的肌理特点。
后来看到的林型枝干是陈万均根据树根基本分布特点种植得出,部分利用嫁接手法完善构图而得。后来,陈万均之子陈家劲又为该作度身订造了一个塑石弧盆,至此,作品造型趋于完整。
2015年,在博艺园经历十几年风风雨雨的“神秀”六角榕第一次走出园门,参加江门新会葵乡文化节盆景大展,备展前期,例行脱衣换锦工序,脱了“衣”的“神秀”突然爆发式地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红色小榕果,蔚为壮观,犹如万家灯火金碧辉煌,一举获得当届盆景展全场总冠军。
人类素有“投桃报李”之意,树木亦然,善待一棵树,它还你一片风景。“造化钟神秀” 给予我们的不但有岭南盆景技法赋予该树的崭新生命,还有人与人之间、人与树之间焕发的友善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