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派盆景 用时间雕琢的艺术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苏派盆景 用时间雕琢的艺术

日期:2017-04-06 10:39:01     浏览:15    
核心提示:曾经一度面临着后继乏人境地的苏派盆景,正在重新焕发生机。记者获悉,著名作家、盆景艺术家周瘦鹃先生的外孙,苏派盆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为民尝试市场化路子,建立创作基地,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传帮带,将苏派盆景技艺传承下去。
 苏派盆景 用时间雕琢的艺术

 

  李为民在摆弄他的盆景 郑思年 摄

曾经一度面临着后继乏人境地的苏派盆景,正在重新焕发生机。记者获悉,著名作家、盆景艺术家周瘦鹃先生的外孙,苏派盆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为民尝试市场化路子,建立创作基地,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传帮带,将苏派盆景技艺传承下去。

□商报记者 张鹏

20厘米高的罗汉松

要花十几年功夫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李为民位于木渎五峰村的盆景创作基地,一进门便被那造型各异的盆景所吸引。冬日阳光下,盆中的松柏苍翠欲滴,三角枫的叶子和火棘的成果愈发红得可人,榆树雀梅的叶片早已凋落,尽显出那沧桑斑驳的枝干。见有客人,正埋头给盆景修剪枝条的李为民放下手中的剪刀,热情地带我们走走看看。据他介绍,园里的盆景总共有600多盆,大部分都是他玩盆景30多年来创作的精品。

“盆景可不能丢着不管,需要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服侍,不论盛夏严冬,刮风下雨,浇水、施肥、除草、修剪、攀扎、遮阴……每一步都要用心去做,不喜欢的人根本吃不了这份苦。”聊起这些年玩盆景的心得,李为民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他点起一支烟,指着身旁一盆高不过20厘米的罗汉松盆景告诉记者,盆景是用时间雕琢的艺术,你别看它尺寸小,从上盆培养到制作定型,自己整整花了十几年时间,制作定型之后,还要时时修剪、养护,从而使它保持最佳的造型。

来苏州觅盆景的人

这几年在越来越多

盆景是活的艺术,对环境要求很高。李为民原本在吴中区澹台湖公园开辟了一个盆景园,供爱好盆景的爱好者和苏派盆景名家有个可以培养盆景的场所。但由于公园近期要拆除整体重新规划,盆景园内的所有盆景无处安置。李为民为此四处奔走,终于在木渎五峰村给自己的宝贝找到一个避风港。“苏州盆景离老百姓越来越远了。”李为民担忧地说。盆景虽然是文人艺术,但在苏州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明清时候的苏州,达官显贵造园林,普通百姓则玩盆景。李为民说,他记得以前住在大院平房时,家家户户的天井里总会摆上几盆盆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大量搬迁到新公房,住房条件现代了,却没有了摆放盆景的场地。

不过,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盆景欣赏者的队伍逐年扩容,特别是不少上海人,很喜欢到苏州来觅盆景,还有一些私企业主也渐渐愿意投资盆景收藏。“保护传承盆景艺术,不能只靠政府扶持,只有市场化,才能让它们在不断创作中保持活力。”李为民近年来创作的主要方向都是小型盆景,“价格较低、便于摆放、照顾起来也方便,更对年轻人的口味。”他说。

想多收几个年轻徒弟

传承这一手绝活

除了市场在逐步扩大,苏派盆景的人才培养也被提上日程。据悉,除了周瘦鹃、朱子安、朱永源这3位仅有的国家级盆景大师之外,苏州就只有市花卉盆景协会在2001年评定的8名高级盆景师了,苏派盆景后继乏人是摆在眼前的事实。据悉,苏州盆景协会已将培养出新的盆景大师列为重要工作目标,计划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盆景展览等形式,帮助年轻从业者快速提高盆景制作技术,同时建立苏州盆景网站,普及推广盆景艺术。

在李为民的盆景基地中,有个帅气的小伙子一直跟着李为民忙前忙后,他叫小贺,今年26岁,拜李为民为师学习盆景制作快一年了。小贺向记者坦言,自己非常崇拜师傅身上那股执着劲。“逢年过节,他和家人相聚只有一小会儿,更多的时间都留给他的那些宝贝盆景。今年夏天天气特别热,为了照顾好盆景,他在大太阳下常常一站就是大半天。我看得出,他把盆景艺术看得甚至比他的生命还重要。”小贺说。

对于这位徒弟,李为民相当满意,他告诉记者,自己顶着“苏派盆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头衔,就理应为这门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做点事情。“今后,我还想再收几个年轻徒弟,让苏派盆景艺术传得更广、更久。”望着他的那些不会说话的“孩子们”,李为民道出了心中朴实的梦。

 
标签: 苏派盆景
>更多关于苏派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