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张先觉
2013年9月10日上午,我们挥泪送别了中国盆景的一代宗师——贺淦荪先生。时至今日,贺老师远离我们已经三周年了,就像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给贺淦荪的追悼唁电中所说的“我们失去了一位功勋卓著的盆景艺术理论家、实践家、教育家、活动家.这是中国盆景事业的巨大损失!”回忆与贺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恩师的教诲和艺德使我感受益深,追思不已。
重读30年前贺淦荪老师的《盆景的立意构图》(见《花木盆景》杂志1984年第1期),仍觉字字珠玑,恍如新作,给人启迪,发人深省。已历30多个寒暑,《秋思》还是那样的神采斐然,伟岸大气,一枝一叶都在传递着贺淦荪老师生前对盆景艺术的不倦追求和对艺术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这是一件划时代的经典力作,是一件弘扬民族艺术、开创新的盆景文化艺术境界的精品,也是中国动势盆景的开篇之作。
《秋思》告诉了我如何精准地去把握师法自然,如何提升盆景艺术文化性的创作思路以及如何正确地去弘扬民族盆景艺术。借怀念恩师逝世三周年之机,我与大家交流我对《秋思》的感悟。
《秋思》告诉了我如何精准地去把握师法自然,如何提升盆景艺术文化性的创作思路以及如何正确地去弘扬民族盆景艺术。借怀念恩师逝世三周年之机,我与大家交流我对《秋思》的感悟。
盆景不同于盆栽,就是因为它有其融自然之神和作者之神于一体的意境:有与盆景艺术紧密相连的民族文化融入其中,这是中国盆景艺术风格的独到之处。元代杰出的戏剧、散曲家马致远,以小令体裁的《天净沙·秋思》,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这也应该称得上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用盆景艺术的形式如何表现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呢?《秋思》在1985年第一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中是不可多得的创新作品,获得最高奖也在情理之中。
贺淦荪老师大胆采用能充分呈现《秋思》意境的盆景素材,突破传统的造型格局和艺术手法,以本地优势树种组合成混交林的形式,分别将老态的榆、三角枫、水蜡、朴和黄荆交织错落搭配栽植在一起,构成一幅清新自然、野趣满盆、浓缩自然、景真意切,紧扣艺术主题的夕阳西下,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艺术景象。
贺淦荪在作品中无意凛冽肃杀之气,而力求表现秋林夕照之美,呈现各树种的丰姿神采,气韵生动,再用艺术美的法则,经营合理,主宾呼应,顾盼有情,令人神往,发人幽思,给人以更高的美的享受。这在当时,给正在兴起的中国盆景艺术带来了一股春风,无疑是个创举。《秋思》走出了一条打破传统盆景制作手法,结合开创民族盆景艺术文化境界的新路子。在胡运骅主席和赵庆泉大师的文章和授课内容中,多次以《秋思》为题材,传授并感受着这件作品的艺术思想性和技术技巧。
贺淦荪在作品中无意凛冽肃杀之气,而力求表现秋林夕照之美,呈现各树种的丰姿神采,气韵生动,再用艺术美的法则,经营合理,主宾呼应,顾盼有情,令人神往,发人幽思,给人以更高的美的享受。这在当时,给正在兴起的中国盆景艺术带来了一股春风,无疑是个创举。《秋思》走出了一条打破传统盆景制作手法,结合开创民族盆景艺术文化境界的新路子。在胡运骅主席和赵庆泉大师的文章和授课内容中,多次以《秋思》为题材,传授并感受着这件作品的艺术思想性和技术技巧。
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思想性和艺术技巧性来融合、充实、提升盆景艺术作品的意境内涵,是中国盆景风格区别于他国盆景的突出特点,这是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赋予我们盆景人的使命,是他国无法逾越和抄袭的。一件盆景,一个故事,一段传奇,一段经历,一种文化的承载是区别于盆栽的本质区别,也是这件作品的文化“专利”。
技术与技巧是为艺术服务的,必须要20年或者30年的煎熬,才能成其为盐景作品,这个问题的确需要商榷和探讨。盆景艺术佳作的最高境界不过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不过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所表达的美,应对盆景艺术技巧的全覆盖。鉴于这一点,等待一件盆景材料的煎熬就显得宽松了很多,现代盆景艺术标新立异层出不穷,新的形式,新的体裁,新的栽培,新的养护,新的技术,新的思想已不能再用单一传统的审美方式去圈套新的发展模式,新的创新思维。盆景艺术要创新,首先要解放我们头脑束缚创新的传统思维定式,否则百花难以齐放,百家内耗争鸣。天人合一的创作境界与空间就会受到约束。这就是我对同时代优秀作品之一《秋思》的感悟。
最后,还是用贺淦荪大师生前在接“受《花木盆景》杂志专访时曾经阐述过的一段话作为秋思。怀念的结束语:“在深化单体造型的基础土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是因为这条路在盆景艺术的创作中最具表现力、最能充分表现自然美、反映社会美、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我们只能见景才能生情,看到丛林才能联想茫茫林海,只有群峰方能展现万水千山,只有树石结合才能同时表现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对于作者,只要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有多大的本领就能发挥出多大的本领,有多少艺术才华就能体现出多少艺术才华,这也是让中国盆景能真正步入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原裁《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11年第5期)
对于作者,只要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有多大的本领就能发挥出多大的本领,有多少艺术才华就能体现出多少艺术才华,这也是让中国盆景能真正步入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原裁《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