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创客的模式和创新点或许不可复制,事业也都才刚刚起步,离成功尚有一段距离,但创业过程中遭遇的挫败、获得的教训、取得成就所经历的心路,有值得每一位年轻人借鉴的点点滴滴。
菖蒲先百草于寒冬未尽时觉醒,因而得名。“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寒苦,安淡泊”,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中四雅”的菖蒲,正以盆景的形式进入泉州人的家里生活。菖蒲或养在陶瓷盆、旧石器、老红砖瓦当,或与生蠔壳、干木雕融为一体,青翠易生、尤为醒目,成为了慢调生活状态的一种标签。
郑剑斌(右)向参观者解说红砖菖蒲
作为菖蒲盆景爱好者,来自惠安的郑剑斌志向并不局限于此,他的心中有个大闽南文化情怀,想通过正当盛行的菖蒲文化为媒介,植入闽南文化元素,把闽南的船木、石雕、大漆、红砖、木雕、陶瓷、藤铁、香道等等做跨界的融合,体现闽南文化的包容性,以整体空间美学的形式来呈现。
组文创团队,作品强调闽南味
说起创业历程,郑剑斌还未大学毕业,就把大部分时间投身于社会历练,接触了多方面的领域。在这期间,他被闽南文化所深深地熏陶和吸引,想投身于闽南文化事业的传承创新与弘扬。他选择与曾经的美术老师,现在的泉州青年企业家谢晓鹏共同创业。唐域文化有限公司注册后,他们正式宣告以团队的形式开拓闽南文化产业新市场。
“唐域文化”企业团队都由年轻人组成,有的熟悉市场做企业整体规划、有的收集各类闽南元素、有的擅长空间美学陈设、还有各个艺术领域里的青年才俊,专注于开发年轻新生一代的原创设计作品。作品强调闽南味,例如船木家具与大漆艺术和石雕艺术的完美融合。
把闽南元素与菖蒲文化的融合
“闽南文化相对广泛,所以我从菖蒲盆景项目入手。”谈起自己的创业路,郑剑斌思路非常清晰。菖蒲盛行于江浙一代,大多以紫砂盆的形式来呈现。而泉州的特色是陶瓷、红砖与石头,蟳埔的蠔壳也很有历史文化积淀,所以他选择了这些闽南元素与菖蒲文化的融合。在古代有“室无石不雅,无菖蒲不文人”之说,可谓菖蒲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养好菖蒲并不难,正常浇水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即可养活。”郑剑斌说,“养菖蒲所需的器皿体积不大,好搬动,适合现代都市生活空间里的摆设,菖蒲比较安静,可以净化都市生活里的浮华,让家中充满文人气息和乡村野趣。”
菖浦与石盆结合
“菖蒲好静清平,需要找些老物件来承载。”郑剑斌说,他与伙伴曾走遍泉州的大街小巷“淘宝”。老瓦当、残缺的陶瓷、旧石器等别人眼里的废弃物,都成了让他们兴奋不已的好宝贝,连留存多年的大海蛎壳也摇身一变,成为他们栽种菖蒲的有趣器皿。
“最得意的是一些1952年安溪茶厂烧制的红砖,非常红润厚实,一看就是经过时间的沉淀。经过我们的艺术再加工,使得一块沉静的老红砖重新焕发生命的光芒。”郑剑斌说。
红砖菖蒲
放飞大闽南文化梦想
郑剑斌和好友刘才能于今年5月份在泉州举办了泉州第一届“闽南风菖蒲展”,展览期间迎来各界朋友的参观与好评。他的理想并不只是做好菖蒲盆景,在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把大闽南文化推向全国,甚至推向世界。在这物联网和自媒体的时代,机会总是留给那些积极向上肯付出的人。
瓦当与菖蒲
“我真实的愿景是做闽南文化产业,做闽南文化元素大融合的设计,菖蒲盆景只是空间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表示,由于菖蒲盆景做的都是孤品,所以属于艺术品范畴,不是批量生产的商品,展销价在800元—8000元,主要的价值在于创意和艺术修养。
为了大闽南文化产品的快速推广,他们正着手出品批量生产的商品,例如六件套的茶托,都是红砖烧的闽南吉祥物图案,一套80元左右,上面还有香插孔,可谓物美价廉,还具有地方特色。
养在蠔壳里的菖蒲
目前,唐域文化有限公司的销售渠道主要有几方面:线上的推广销售和线下的实体体验,还有以展览的形式来传播等等。(记者 洪荣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