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检验检疫局推动进境罗汉松指定口岸建设纪实
□宋 伟 朱朝阳
4月的梅山岛春风拂面,慵懒惬意,但是宁波梅山检验检疫局的小宋却无法享受到这种感觉。每天一上班,他便匆匆赶往进境罗汉松检疫查验场地,经常一整天都呆在那里,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难以保证。
一“树”一口岸
看着经过检疫处理的苗木运离进境罗汉松查验场地,小宋终于空出时间来向笔者道出了繁忙的原因。“今年以来梅山口岸的罗汉松进口量增长迅速,基本上每天都会有十几个集装箱的罗汉松需要查验,曾经最高一天,罗汉松的进口量达到100多株。为了保证这些罗汉松能够顺利经过查验、通关,所以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要待在这个场地,做好检疫查验工作。”
据统计,自2012年初,宁波梅山口岸获批为进境罗汉松指定口岸以来,已累计进口罗汉松1.3万余株,金额达到5000多万美元,其中今年一季度进口量达到1138株,占全国总进口量的50%以上。宁波梅山口岸超越广东顺德口岸,成为进境罗汉松的全国第一大口岸。这正是宁波检验检疫局充分发挥改革创新精神扶持产业发展的又一典型案例。
宁波常盛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从事景观苗木行业多年,罗汉松在江浙地区受到普遍欢迎让他看到了巨大商机,但2011年以前,宁波口岸不具备进口罗汉松的相关资质,该负责人只能通过广东口岸中转日本进口的罗汉松,不菲的物流和中转费用大大增加了经营成本,让他一直苦恼不已。
宁波局了解该情况后,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发现类似常盛园艺的情况还有很多。基于宁波地区的市场需求,宁波局决定向质检总局申报宁波口岸的进境罗汉松指定口岸资质。2011年,宁波林业部门、检科院等多家部门经过反复论证,选定宁波梅山口岸作为进境罗汉松指定口岸,向质检总局进行申报;同年4月,联合地方政府投入7000余万元进行进境罗汉松指定口岸建设;9月,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1月,设备安装调试完成;12月,梅山口岸通过林业、环保、检验检疫等多部门验收;2012年1月,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宁波梅山口岸成为进境罗汉松指定口岸。仅1年多时间,就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式发展,正是宁波局采用了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性思维,才实现了口岸创新的“宁波速度”。
一“需”一政策
有了梧桐树,还需引凤来。宁波局主动召开进口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在进口罗汉松中所遇到的困难。宁波瑞成报关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先生反映进口的罗汉松经过长时间的海上运输后,生长情况受到极大影响,希望能缩短通关时间,让苗木尽早种入苗圃;奉化荣禾园林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先生提出,检疫完毕的罗汉松在滴灌处理过程中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运往隔离苗圃,希望能提高滴灌处理速度;宁波常盛园艺负责人陈先生请示是否可以缩短隔离检疫时间,以减少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
对于企业的这些需求,宁波局果断实施各种帮扶政策,为企业保驾护航。针对通关时间,专门为口岸罗汉松查验开辟绿色通道,采取预约加班查验制度,做到企业货物随到随查,通关时间把控在24小时以内;针对检疫处理效率问题,与负责检疫处理的宁波金蛇旅行卫生服务有限公司沟通,增加一辆移动滴灌处理车,使罗汉松检疫滴灌处理时间缩短50%以上;针对隔离检疫周期,宁波局经过科学的疫情分析、评估后,在请示质检总局的情况下,采取先试后行,创新性地对进境罗汉松实施风险监管等级转换制度,使绝大多数检疫风险较低的罗汉松的隔离时间从原来的6个月缩短到目前的3个月。正是这种对于企业需求的“私人定制”,宁波口岸形成了进境罗汉松产业的政策优势,实现了宁波梅山口岸罗汉松进口量连续3年的快速增长。
一“检”一创新
“罗汉松的货值很高,基本上每株都是上万元以上,在进口的时候需要经过检疫除害处理,我很担心树的存活率。”经宁波鸿瑞园林有限公司负责人道出了罗汉松进口企业的担忧之处。
如何才能既保证树的存活,又达到检疫处理的效果。宁波局结合多方面科研成果,大胆采用创新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第一家使用土壤滴灌技术,对进境种苗实施药物滴灌处理。同时有针对性地强化了检测技术储备,牵头开展多项质检总局层面的进境种苗政策、标准制定,其中“进口带土罗汉松处理标准”课题填补了进口带土苗木处理标准研究的空白。通过近300种农药的比对实验,筛选出效果佳、药害少的药剂处理配方,采用该配方滴灌处理的罗汉松土壤疫情处理率达到95%以上。迄今为止,宁波梅山口岸的进境罗汉松没有出现一例死株现象,获得企业的普遍好评。
千树万树迎春来,这背后离不开宁波局依靠改革创新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努力。四年来,宁波局通过口岸创新、政策创新、技术创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将宁波口岸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罗汉松进口口岸,实现进境罗汉松产业跨越式发展。目前,宁波口岸进境罗汉松企业已发展至20余家,浙江森禾、虹越等多家行业龙头均已将业务移至宁波口岸,培育相关产业产值达近10亿元,宁波梅山口岸已初步形成一个以进境种苗检疫隔离、名贵花木交易以及观光旅游为核心的多位一体的产业集聚群。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