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阵
最近,刘友光总是习惯性地来到自己的盆景园,一边看看盆景的长势,一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扦插的珍珠黄杨也有两寸高了。”刘友光指着满眼翠绿的园林,心里说不出的舒爽,“再过几年,我承包的山场都成了绿油油的生态园,那时就更美了。 ”
刘友光是潜山县官庄镇坛畈村人。近几年,像他这样搞苗木栽培种植的人日渐增多。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民们从风景中看到了“钱景”。
官庄镇地处深山腹地,与岳西、桐城、舒城三县交界。上世纪90年代,人们发现官庄镇有着丰富的花岗岩矿产。一时间,炸山采石成为官庄人的发财之道。刘友光和该镇其他能人一样,干起了矿山开发的营生。据坛畈村支书刘余江介绍,该村大大小小的石料加工企业有20多家,高峰时吸纳农民就业达600多人,全村一半以上家庭都有人在矿区务工。当时,一家两口人在矿山务工,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开山采石虽给山区农民带来了财富,但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山体开采后,石头裸露在外,就像‘瘌痢头’。村子里整日炮声隆隆,粉尘遮天,河水一度变成了乳白色。 ”刘余江说。
近年来,潜山县树立生态立县战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采石矿山进行关停并转,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开始的时候,我还不理解,山区不搞采石,靠什么能挣钱?后来看到邻村官庄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搞得好,迎来了不少游客,乡亲们从中得到了实惠。我的脑筋这才转过弯来。 ”刘友光说。头脑灵活的刘友光看到了其中的机遇,放弃了原来年收入上百万元的石材生意,从农户手中流转了120亩山场,搞起了花卉苗木种植。
在他精心培育的30亩盆景园里,目前选育有黄山松100万株,珍珠黄杨20万株。 “珍珠黄杨是引进日本的扦插技术,今年春季销售小苗有10万株,收入大约40多万元。 ”收入虽然不能与石材加工比,但刘友光还是很满意,因为他看到了园林建设的前景。他说:“等生态园有了规模,可借助当地的金紫山开发,发展生态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