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老树桩培育成一盆盆形状各异的盆景,你见过吗?柯桥街道红建社区的董仁林是一名盆景迷。走进董仁林在王坛老家的院子里看到,摆满了一大批盆景:三角枫、黄梁木、针柏……形状各异却透着古老的沧桑感,一看就是有些年份的。“这是我10多年来一盆一盆积攒起来的宝贝,每天看看它们就觉得很开心。”董仁林说。
本报记者 陈丹梅
通讯员 胡燕飞 文/摄
爱上花草是一次偶遇
今年70岁的董仁林,从外表看也就50出头的样子,进进出出动作敏捷,精气神足。说起用老树桩培育制作盆景,老董说这是一个偶遇。
老董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喜欢剪报,也喜欢种植花草。有一次回王坛老家,看到有位村民用老树桩培育制作大型盆景,看了非常喜欢,就想着自己也做一盆看看。
有一次在溪滩边走,他看到有一个老树桩在溪滩边丢弃着。“当时就想丢在溪滩上蛮可惜的,我拿回家种种说不定能成活呢。”董仁林说,他把这棵老树桩抱回家,然后从山里挖来黄泥,种在家门口的地里。结果这个老树桩竟然在第二年春天发出了新芽。
“老树桩种活了,我就把发芽的老树桩移栽到盆里。”董仁林说,移栽好后,他很开心,随手拍了一张照片用作记录。过了两三天,他打开手机看到这张照片,突然越看越像一种动物。“你看整个老树桩有圆圆的身体,头、脚都有,像一只胖乎乎的熊。”董仁林说,做盆景要有想象力,于是他再在发芽的枝桠上进行修剪,现在像熊的那个树桩盆景已经栩栩如生了。
翻山越岭找老树桩
一开始做盆景只是爱好玩玩,而董仁林退休后,他用老树桩培育盆景的劲头越来越高。老树桩一般在山上,董仁林就带着小斧头、凿、锯子和铁杆,穿行在山间,把山里那些奇形怪状的树桩搬到家里。有时,为挖上一株特别的树桩,得来来回回、上山下山好几趟。“我从小就在山里长大,到山里找老树桩,就当是一种锻炼。”董仁林说。
因为陆续有了老树桩盆景的老鼠、狗、兔子等造型,董仁林想找一个形状像鸡的老树桩,虽然也找了不少老树桩回来,但一直没有满意的。有一天,他一大早去山里转,经过一片曾经着火的山林,董仁林突然被一个东西绊了一跤,等他爬起来一看,是一个表面已经被烧成黑色的老树桩。于是老董就用工具小心翼翼挖开来,一看这个树桩不就像一只鸡形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挖老树桩有些技术含量,不能把一些根系挖断,挖出来最好带一些当时的泥土,并用软布轻轻的包起来,运回家也要非常小心。
这个老树桩被老董运回家,用了上好的生黄泥,先在地里培育了几个月,等生根发芽后,再移植到盆里。
拾掇花草养心怡情
老董说,培植盆景看似容易,其实是考验人的耐力。生长在荒山野岭的各种树木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其形状各异,姿态不一,因而对树桩的头、根、干、枝要进行全面鉴别,重点是头、根、干的选择。如果树形不好,即使花费很大的功夫,也难培育成精品。因此,在制作盆景的过程中,鉴别树形、酝酿构图、挑选良干、疏整根系、后期培植,都是为了将树桩特有的妙处表现出来,使制作的盆景气韵生动、古雅如画。
为了寻找合适的老树桩,董仁林经常去山里、溪滩边找,一些村民、朋友知道他在找老树桩,哪里看到有老树桩,就会跟老董说一声,让他去看看。为了培育老树桩的成活,董仁林多次试验需要上好的生黄泥。他的老伴也非常支持,陪着老董去山里找生黄泥,并一起帮忙用手拉手拉下山,把生黄泥储藏在缸里、盆里,用作培育土。平时老董不在家,老伴就全面照料这些盆景。
从事盆景栽培不是件容易事,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现在退休在家,拾掇拾掇这些花花草草,心情就舒畅多了,养这个就为养心怡情。”说这话时,董仁林一脸的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