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18日-20日,2013国际盆景大会暨国际盆栽协会50周年庆典将在宋夹城、盆景博物馆举办。这次大会,将向人们展示世界盆景文化的精髓。扬派盆景,将以“东道主”的身份,“会见”各地盆景精品。 “扬州有文字记载的盆景,出现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中国扬派盆景》作者韦金笙说,宋代,扬州已有“赏石渍以盆水”现象;明代,扬派盆景“开创风格,欣赏承认”;清代,扬派盆景“广泛流传,形成流派”;当代,扬派盆景“享誉中外,确认流派”。 扬派盆景,从扬州文化中受益,自身又融入扬州文化,是独具一格的高雅艺术。在盆景艺人继承传统、发扬个性的基础上,扬派盆景于32年前,被确认为中国五大盆景流派之一。 1 扬派盆景兴于明,流传于清 宋代,扬州是东南重镇。元佑七年(1092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扬州太守,官余除筑“谷林堂”,吟诗作画,还喜制作盆景。他在《双石》诗引中说:“至扬州获二石,其一绿石,岗峦迤逦,有穴达于背;其一玉白可鉴,渍以盆水置几案间。忽忆在颖川日梦人请往一官府,榜曰仇池。醒而诵子美诗曰:‘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仍戏作小诗为僚友一笑。” 苏轼不仅亲做盆景,并对入画的盆景加以吟咏,“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试观烟云三峰处,都在灵仙一掌间”,“五峰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明代(1368-1644年)初叶,运河经过整修,扬州再次成为南北交通的动脉、两淮盐运集散地,经济繁荣,园林复兴。扬州盆景园原收藏的一盆明末桧柏,为古刹天宁寺遗物,干高二尺,屈曲如虬龙,树皮仅余1/3,苍龙翘首,应用“一寸三弯”手法,将枝叶蟠扎而成的“云片”,枝繁叶茂,青翠欲滴,犹如高山苍松翠柏。此时扬州民间通过应用棕丝,采用“一寸三弯”人为剪扎手法,将枝干扎成“游龙弯”式,并将枝叶剪扎成“云片”状,形成地方风格,并为清朝形成流派奠定基础。 清代(1644-1911年),扬州成为南北漕运与盐运的咽喉,经济、文化再度出现极度繁荣的局面。康熙与乾隆两帝六下江南,驻跸扬州,扬州官僚、盐商为迎合帝王,赋工属役,增荣饰观,楼台画舫,十里不断,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说。明代形成的盆景风格,经广泛流传,不断提高,形成流派。 2 解放后确认流派,享誉中外 2 1959年冬至1961年春,扬州市园林管理所先后派员赴苏浙山区挖掘树桩制作盆景。1963年春,批量收购民间张氏、陆氏遗存的扬派黄杨盆景。同年5月,为发展扬派盆景,经扬州市园林管理所韦金笙推荐,聘请泰州扬派盆景万氏五代传人万觐棠到瘦西湖公园主持盆景养护、剪扎工作,并带徒传艺。 1965年10月,扬州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指示,决定将各单位培育的花卉盆景移交给扬州市园林管理所下属瘦西湖公园培育。自此,扬州专员公署养护的一批古老的扬派盆景,扬州博物馆收藏的古刹天宁寺一盆扬派明末桧柏盆景和两盆明末清初古柏盆景等,都集中到瘦西湖公园,由盆景老艺人培育、剪扎,得到精心养护,使其枯木逢春。 1980年4月国家城市建设总局为弘扬中国盆景艺术,下达“中国盆景艺术的研究”科研项目。由广州市园林管理局负责,邀请上海、成都、苏州、扬州等市园林管理局(处),选派专家、学者参加,对中国盆景进行系统探讨和研究,并编写、出版《中国盆景艺术》一书。在探讨和研究过程中,扬州市园林管理处韦金笙研究的中国盆景史、扬派盆景成果,得到科研项目组好评。《中国盆景艺术》将扬派盆景列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 1981年9月,国家城市建设总局科研教育设计局、国家绿化局,在扬州市召开“中国盆景艺术的研究”科研成果审定会。以扬州、泰州为代表的具有“层次分明、严整平稳”特色的扬派盆景,被确认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 1984年9月将瘦西湖公园培育的扬派盆景移至“西园曲水”,同年10月8日正式组建扬州盆景园。1986年国庆节正式对外试开放,由扬派彭静万氏六代传人万瑞铭负责盆景园全面工作。 1994年,扬州盆景园赠送中南海四盆扬派盆景珍品,来访的外国首脑和重要外宾看后无不为之赞叹,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扬派盆景技艺作为传统美术列入其中,扬派盆景博物馆则是其保护单位。 3 艺术特色不仅仅“一寸三弯” 扬派盆景经历代盆景艺人锤炼、受高山峻岭苍松翠柏历经风涛“加工”、形成苍劲英姿的启示,依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画理,最终创造出的扎片艺术手法,使不同部位寸长之枝有“三弯”(简称一寸三弯),将枝叶剪扎成枝平行而列、叶叶俱平而仰,如同飘浮在蓝天中极薄的“云片”,形成“层次分明,严整平稳”,富有工笔细描装饰美的地方特色。 当然,扬派盆景的艺术特色并不仅仅是“一寸三弯”、“云片”等。“扬州山水盆景、水旱盆景也别具风味。”赵庆泉说,如在明代,盆景艺人就创作了“花树点景”、“山水点景”等盆景;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李斗著《扬州画舫录》中记载,“湖上园亭,皆有花园……养花人谓之花匠,莳养盆景,蓄短松矮杨(瓜子黄杨)、杉、柏、梅、柳之属,海桐、黄杨、虎刺以小为最……盆以景德窑、宜兴土、高资石为上等。种树多寄生,剪丫除肄,根枝盘曲而有环抱之势,其下养苔如针,点以小石,谓之花树点景。又江南石工以高资盆,增土叠小山数寸,多黄石、宣石、太湖石、灵璧石之属,有孔、有皱、有罅、有杠,蓄水作小瀑布,倾泻危溜,其下空处有沼,蓄小鱼游泳,谓之山水点景。”所谓的“花树点景”、“山水点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水旱盆景、山水盆景。 赵庆泉说,如今的扬派盆景,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又有了创新,比如明末的一对遗物“龙腾”和“虎跃”,经过修剪,“云片”已不再是完全平整的形态,而是“自然云”;如扬派盆景艺人制作的水旱盆景“林幽泉”,既精致又自然,既传统又时尚,“云片状的树桩盆景、有山有水有石的水旱盆景,我们都有非常多的精品,在国际国内盆景展上都获得了许多的荣誉。” 记者 向家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