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大爷老有所乐
精雕细琢假山盆景颐养身心
咫尺盆盎间,移天缩地可常年看山水,四季有花木,还有那点缀其间的亭台楼阁,环山台阶,犹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如此别致的景致,不在别处,就在市民余胜福家的阳台上,而“作画”之人正是这位七旬老人。
爱文艺 退休后培养新爱好
今年71岁的余胜福老人是我市老罐头厂的一名退休工人,爱上假山盆景制作还得从他爱好文艺说起。
余胜福出生在遂宁市城区,从小偏爱文艺,琴棋书画样样都会。高中毕业后,他成了遂宁市老罐头厂的一名员工。因其是知识分子,又爱好文艺,余胜福成了工会干事,主要负责厂里的文体组织工作。那时,厂里只要有文艺活动,都会有他忙碌的身影,而且厂里的板报也大多由他来完成,可谓是厂里的文艺骨干。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余胜福依然乐在其中。
岁月不饶人,一转眼余胜福便到了退休的年纪。没有文艺活动,也没人请他办板报了,余胜福突然感觉寂寞了下来。一直对文艺有深厚情感的他也想给自己找一个新的爱好。
“山水虽好,却难得经常游览,要是能把奇山异水搬回家欣赏该多好。”一次外出旅游途中,在奇山异水面前,余胜福在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也感到不能随时有机会赏美景的遗憾。
无独有偶,参加一次同学聚会,大家饭后在一公园散步,看到假山便展开了关于赏美景的讨论。余胜福受此启发,找到了新的爱好——做迷你假山盆景。
做假山 家中造出好景致
余胜福是个实干主义者,一确定做迷你假山后就立刻开始行动。同学会结束后,他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买锤、凿等工具,到河边和郊外找石头。
假山盆景的选材是一门技术活。起初,余胜福发现找回来的石头不是太硬就是太软,要么没法雕刻造型,要么雕好了一吸水就融掉了。反复试验后,余胜福发现做假山要选松软多孔、容易吸水的石头。
选好石材,下一步便是构思造型。“假山的构思是制造者文化素养的体现,它既要体现大自然风景的真实,又要有意境,才能给欣赏者以美感。”自制假山10多年,余胜福有了深切的体会。他说,刚开始,他做的假山也非常粗糙,完全以石头造型,外面养一层青苔,再将假山安放在一个有水的浅口盆里。“除了青苔,完全没看头。”这样做了一两年,余胜福对自己做的假山也不满意。
为了把假山做得更加精致,他开始认真观察自然山水的形态,研究公园里的假山设计。不想出门的时候,他会看看自己或是别人旅游时拍下的山水风景照片。收集的素材多了,不仅构思起来得心应手,还懂得了种养植物、花卉,用一些亭台楼阁、台阶等小摆件来美化假山,让其有山、有水、有木,充满诗情画意。
如今,在余胜福的精心雕琢下,他家里的阳台上摆满了假山作品。有小而精致、种满月季的月季山;有奇特险峻、亭台楼阁相伴的盘山景;还有山下鱼群戏水,山上青苔如茵,种有桂花、栀子花、茉莉花的万福山……一年四季,足不出户,余胜福在家中便能“游览”各种奇山异水。
老有所乐 小盆景丰富晚年生活
“假山盆景制作也是个细致活。”余胜福说,制作假山盆景并非只是一个加工的过程,而是要根据石头的大小,确定各块石头之间的高低组合、主客关系,而且得根据每一块石头的形状来确定如何美化假山。如在哪里种树、哪里配亭子、哪里修台阶等。
“做了这么多假山盆景,我觉得养青苔和种树颇为麻烦。”余胜福坦言,最初他以为养青苔就只是把其他地方的青苔剥下来附在上面就可以,但这样养一次死一次。为此,他专门买了关于假山养青苔的书籍进行学习。原来,在假山上种青苔需要把泥和青苔捣成糊状,然后用毛笔刷在假山的周围,观察一两个月后看有没有长出青苔才能判断其是否存活。
假山上种树比养青苔更麻烦。“这是一件非常费时又费力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余胜福说,假山上种树首先得构思好树种在哪些点,然后再用小凿子把石头凿空,尽量外面口径小,里面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安置植物根茎和泥土。因为假山石头本身较小,凿的时候要注意力度不能过大,否则会破坏假山本身。因此,每一次凿洞的时候,余胜福总是特别小心,如果一座假山上要种上好几棵树,他得花上一两天的时间专门来凿洞。
“虽是小小盆景,但我常常为它们陶醉,神往于这仅有方寸的山水之间。”余胜福说,做假山盆景是一件费时费力又需要付出耐心和细心去做的事情,退休这些年来,这成了他快乐晚年生活的主旋律,“精心创作的一道道风景,既丰富了晚年生活,又陶冶了身心。”(记者 黄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