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记者来到了淮南大通区上窑镇马岗村的一所大院里,只见院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盆景。一些盆景,婀娜多姿,尽管入冬,有的枝叶碧绿青翠,有的满身已披上褐红色或黄色盛装;有梅花、紫薇、石榴、黄杨、海棠等许多品种。
王庆龙正忙着给一盆景修枝造型,见到有人来访,他起身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记者与他边走边聊,来到一处山坡下,这里树木成林,空气新鲜。在一苗圃地里,记者惊奇地发现,一些苗木上竟长有“寿”、“福”、字样。王庆龙告诉记者,这是他的新创作,即将成为“草书字”盆景。
据王庆龙介绍,1986年他通过招工考试成了上窑林场水泥厂的一名工人。他告诉记者,小的时候,有一次,他在山坡上捡回一棵不知名的濒死植物,将其安顿在盆中,放在墙根下,没想到,10多天后,这棵植物竟恢复了生机,一些枝干上还开出漂亮的小紫花,之后,这棵植物接连长枝,郁郁葱葱,花开不断。从那以后,王庆龙便喜欢种花栽草。
2004年他自谋职业。由于自己自幼酷爱植物,便在家门口开垦一片荒地,开始了自己的育花种草爱好,为了搜集更多的种子,王庆龙没少吃苦,几年来,他跑遍了上窑的整个山林,翻山越岭四处采集种子。有一次,他正在山里采集种子,不料,天降暴雨,天空雷鸣电闪,一道闪电劈中他旁边不远的一棵大树,险些回不来了。
为了寻找跕木的原材料,别人吃剩下苹果核,他从地上拾起,将里面的籽粒抠下来,人家树上已经坏了桃子也摘回来用。一开始,他在半亩地撒了一些紫薇种子,没想到,几个月后,地里仅出了四株紫薇,这给了迎头一棒,怎么一回事呢?人家能培育出苗,自己怎么就不行呢,他没有灰心,通过向有技术的师傅求教,并查阅了有关资料,到花卉市场搞调查。
他了解到苗圃必须要进行遮阴,还要按时浇水、合理施肥,于是他用塑料薄膜搭起了棚子,经常对苗圃地进行清沟、沥水、作畦。遇到连雨天,他怕发生苗荒,淋着雨拔去苗圃地里的杂草。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各种苗木、花卉生长旺盛,成活率达90%以上。同样的,他在扦插实验上没少下功夫,一次不行,两次,一年不行,两年。几年后,他终于掌握扦插技术,培育出黄杨、栀子、牡丹、芙蓉花等许多优良品种。
突发灵感
有了技术,有了苗木,王庆龙开始琢磨盆景艺术。他说,一些普通的花,如菊花、月季之类的,花开之后需修剪,偶尔将枝头的花枝剪下留了个桩,却发现那个桩子怎么看怎么好看,而且发出的枝条开的花更多更艳,整个树形也更加漂亮,觉得那树形、树姿很像以前自己看到过的盆景图片,突然发现原来普通的花也是可以作为盆景的。为了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增加盆景的培养制作知识,王庆龙边学边干,反复去一些景秀园看,向行家学习。4年来,他培育出一千多个盆景,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在谈到自己的新发明时,王庆龙似乎有一些激动,他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在给盆景浇水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个盆景上飘落一张带“福”的门贴,这激发了他的灵感,他想,如果在盆景增加这些带喜庆的字样,岂不又增加了盆景艺术的内涵吗,于是,他先用金属丝做出字的模型,利用枝条的柔软性,让其沿着字模型攀延生长,由于金属丝强度大,要时常检查,调节缠绕的松紧度,以防金属丝嵌入枝干。
有时候,他用质地软的牛皮纸、棉布将金属丝包缠后使用。慢慢的,这些枝条便“长出“寿”、“福”、“平安”等字样来。他说,等到明年春天,便可移栽到花盆里,成为亮丽的盆景,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他告诉记者,创作出一个“草书字”盆景,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现在,自己的“草书字”盆景还处在初步阶段。目前,他还没有听到淮南有人做过,自己也算是新创作吧。
当记者正在采访的时候,一些邻居纷纷围了过来,大家都称赞王庆龙是个有心人。居民陈中昌告诉记者,有人上门讨教技艺时,王庆龙总是不吝教诲。有人索要苗木,他也总是尽量无偿赠予,每年都要送出去二三十株苗木。王庆龙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人,他所做的就是要为大地添绿,为百姓家园添美。
盆景可以说既登大雅之堂,也可入寻常百姓庭院;既能搁置案头赏心,也可放置屋角悦目。今年48岁的王庆龙自幼酷爱植物,几十年来与花草石头打交道,如今他又创作新“草书字”盆景,与盆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自己的盆景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让广大居民也享受美的雅趣。